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38岁男子沪漂10年后转行开美甲店,一个月涨粉2万:审美不分性别,最重要的是走心

本文转自【潮新闻】;

男人开美甲店,实在不多。

开得好的,更少。

38岁的葛琪算是一位。

一个多月前,他的个人账户仅有几百个粉丝,如今迅速涨粉近2万。

是什么让葛琪做出这样一个颇具“反差感”的决定?

11月21日,潮新闻记者和这位自称“搓甲大叔”的创业者聊了聊。

“一个大叔扎进女生扎堆的美甲行业,反差感是挺强的,但是审美不分性别,做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是走心。”葛琪笑着说。

如果要给这份反差感再添几分成色,就不得不提他创业前的身份。

“搓甲大叔”是金华东阳人,此前已在上海“沪漂”10年。

1987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听从父母建议和安排,赴上海投身做广告,一干就是10年。

没承想,原本顺风顺水的职场路,却在而立之年遭遇转折。

2020年开始,公司因客观原因业绩下滑,他面临两个选择:转岗降半薪或是离职。恰逢儿子出生,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新爸爸焦虑着未来。

“行业变化太快,30岁后想法和品牌方难契合,往上走太难了。”

挑战面前,他尝试过转型。

店内的美甲款式。受访者供图

当时他考过健身教练证,也和朋友合伙另谋出路,几经波折未能成功,直到一次找朋友聊业务,对方提到自助美甲项目,让他动了心。

“投入低,10万左右就能起步,加盟品牌+小店软装就够了,大城市的成本高,我就想着回老家开。”

2023年8月,在上海学完美甲培训的葛琪回到东阳,开起第一家自助美甲店。

运营一年,效果不尽如人意,客群多是低价敏感型。而后,他果断转战义乌,在万达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开了第二家店,随后索性关掉东阳的门店,全心投入。

“男生开美甲店,或许反而也是一种优势。”葛琪说,不少客人觉得他审美独特,“搓甲大叔”的反差人设,在网上很吸睛。

他更清楚,能留住客人的,是用心和真诚。

葛琪坦言,他把广告行业的用户思维带到了美甲店。

店内的美甲款式。受访者供图

技术上,他自是把握得当,还询问客人满意度,备注喜好;服务上,备着防晒手套、防灰袖套和小零食,秋冬季节贴心照顾;沟通时,和客人聊八卦解压,主打情绪价值。

“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容易,美甲或许是他们排解焦虑的渠道,我希望客人能开心地走进来,开心地走出去。”

售后方面更是诚意满满:款式不满意当场退款,重做备选款;10天售后期内,客人因技术问题返工,一律贴补交通费。

“等以后义乌开出三四家分店,我还想推出上门修补服务。”这是他的小愿景。

身在写字楼,没有自然客流,他就死磕线上运营。

葛琪个人账号截图

外人不知的是,他前后花十几万去专门学抖音运营思维,从原来店铺号“盲目拍300多条视频”,到如今个人号精准发力,日更不辍。

9月底至今,50多条视频让账号粉丝从500多一下涨到1.9万,连载的美甲颜色区分科普视频好几条点赞都过万。

日复一日,这家写字楼里的小店,靠线上引流和老客复购,形成良性循环。

葛琪在创作拍摄美甲作品。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他身兼数职:客服、采购、人事、拍摄、文案剪辑,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店里4位美甲师,每人每天服务3位客人,客单价200到300元,一天接待12位左右客人,生意稳步上升。

回望转型路,葛琪感慨万千。

“职场杂音多,自己也容易焦虑,但想太多只会困住脚步。”他的经验是,大事凭感觉,小事靠理性,在可控成本内果断行动;创业不用耍心机,用心做好服务,客人自然会给反馈。

“不要停止投资自己,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抓住。”

从沪漂广告人到美甲店老板,他从未放弃学习。

这个被生活推着转型的大叔,用行动证明,年龄不是限制,行业不分性别,只要真诚用心,就能在新赛道上闯出一片天。

潮新闻 记者 邹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38岁男子沪漂10年后转行开美甲店,一个月涨粉2万:审美不分性别,最重要的是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