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高市早苗一句话,日本要赔上多少万亿?

(来源:华山穹剑)

高市早苗又闯祸了,这一次,代价可能是万亿日元级别。这位日本首相近日在国会答辩中,再度悍然抛出涉台错误言论,触碰中方红线。一石激起千层浪,中方接连发布赴日旅游安全提醒和留学预警,并暂停日本水产品输华。风波之下,中日关系急速降温,而日本经济,正站在新的风口浪尖。要知道,当前日本经济本就步履维艰。三季度GDP年化环比下降1.8%,陷入了技术性衰退的边缘。日元跌跌不休,国债收益率飙升,“抛售日本”的论调开始在市场弥漫。高市此番言论,无异于给本已脆弱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那么,这笔“政治冲动”带来的经济账,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掰开揉碎,好好算一算。第一笔账:旅游业遭遇“寒流”,损失或超2.2万亿日元中国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接连发布提醒后,效应立竿见影。国内各大旅行社纷纷下架赴日游产品,“退单”成了关键词。有旅行社销售人员坦言:“每人手里都有不少退单。”专做中国人生意的日本地接社更是叫苦不迭,团队游取消率高达70%,新咨询量暴跌90%。以往年底至春节的企业奖励旅游旺季,今年基本泡汤。中国游客对日本有多重要?数据说话:2024年近700万中国游客访日,占总入境人数的19%;消费额约1.73万亿日元,占了全部入境消费的五分之一以上!平均每5日元的入境收入,就有1日元来自中国游客。野村综合研究所根据2012年“购岛”风波后的经验预估,若此次中国访日游客也减少25%,日本GDP将损失0.36%,折合2.2万亿日元。这还没算上中国游客“爆买”红利消失后,对日本零售、餐饮、住宿等整个消费链条的拖累。与此同时,留学市场也亮起黄灯。一些原本瞄准日本高校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加坡、香港等地。日本地方大学本就因“少子化”生源枯竭,若失去中国留学生这一主力军,无疑是当头一棒。教育产业和地方经济赖以生存的活水,恐将断流。第二笔账:水产业“雪上加霜”,痛失最大市场中方向来言出必行。日方挑衅之后,中方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理由充分:日方未能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承诺,且当前形势下,“即使出口,也不会有市场”。这对日本水产行业而言,是致命一击。要知道,在2023年核污染水排海引发中方禁令前,中国内地加香港市场吞下了日本四成以上的水产品出口份额,是绝对的最大买家。特别是扇贝,超过一半都销往中国。去年以来的禁令已经让日本水产品出口额下降了7.5%。如今,恢复输华的一线希望被高市亲手掐灭。北海道的水产公司负责人只能用“十分令人沮丧”来表达无奈。专家估算,仅水产一项,日本相关行业的年损失就将超过1100亿日元。这背后,是无数渔民和加工企业的生计。第三笔账:制造业与投资,或面临万亿日元级冲击中日经贸的深度捆绑,远超旅游和水产。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更是其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半导体设备巨头东京电子,44%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 订单若下滑,其在日本的研发和就业必受冲击。* 汽车产业更是重中之重。 日本车企在华生产和销售规模巨大,但近年来在中國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已节节败退。中日关系紧张,无疑会进一步削弱日本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加速其市场衰退。一些日系品牌,或许真要好好考虑退路了。* 家电、机械设备等领域,同样面临中国市场“用脚投票”的风险。综合来看,政治关系的“冷风”必然吹向经济领域。专家判断,上述影响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和宏观信心受挫,对日本造成的整体经济损失将是“万亿日元级别”。“政冷经热”?根本是伪命题有人曾幻想中日可以“政冷经热”,但现实一再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点明了关键:“中日经济依赖政治氛围支撑,不存在‘政冷经热’的可能性。”高市早苗为一己政治私利,悍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最终要由日本整个国家和社会来埋单。当前日本政府虽推出了13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若最大的外部市场之一因此持续萎缩,无异于杯水车薪。这笔账,不知道高市早苗和日本政府算过没有?为一时的政治表演,让日本经济付出万亿代价,让众多行业和民众的生计受损,这真的值得吗?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任何挑战中国底线、破坏中日关系根基的行为,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笔账,日本越早算清楚越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高市早苗一句话,日本要赔上多少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