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这五年,我们聚焦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从‘安居梦’照进现实,到‘老城市’有机更新,从‘新建造’的品质呈现,到‘优治理’的效能提升,每一项举措都呼应着群众期盼。”在北京市“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住有所居”专场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飞这样表示。
过去五年,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与绿色转型协同并进,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发布并实施《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达1.6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规模达1.1亿平方米,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率提高至70%。此外,全市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3085万平方米,为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绿色建筑标准也得到全面落地。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杨家骥表示,北京市在保障房中率先实施产业化建造,共有产权住房全部达到绿色二星级标准,并持续优化保障房建设导则,聚焦渗漏、噪声等常见问题,从源头提升房屋品质。
围绕城市更新,北京市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核心区平房院落更新与低效楼宇转型。王飞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已实施市属老旧小区改造7800万平方米,启动危旧楼房改建104万平方米。西城区桦皮厂8号楼等项目通过“原拆原建”与混凝土模块化建造工艺,仅用三个月实现从“老破旧”到“好房子”的转变,成为城市存量空间绿色更新的生动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推动建筑绿色化、标准化之外,也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空间与人文空间的协同发展。
王飞在回应“十五五”城市更新规划时指出,北京将加强临水沿河区域农房改建、地下管线老化更新等工作,构建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开展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等8项任务,推动“城市更新”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行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王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