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G》栏目 罗宁
亲人去世,找平台退机票却被“层层加码”?
近日,用户林女士(化名)向《BUG》栏目反映:自己在去哪儿网平台购买了几张机票,后因家中老人突然去世,故需要办理退票。在航司审核通过后明确同意可办理全额退款的情况下,却遭遇去哪儿网“刁难”。
“材料提交后,一开始说初核通过,但几天后又说材料不行。”
“先是质疑死亡证明盖章,后要求索要火化证明等等。”
…………
林女士认为去哪儿在故意“刁难”,“这些材料,在最初的清单中都只字未提,怎么后来又要这要那?”对此,她很愤怒“请平台立即停止无理发难。”
《BUG》栏目就此向去哪儿网平台进行求证,去哪儿网官方表示,机票代理商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因其材料不清晰而卡住,之后消费者点击退款时没有选择“病退/亡退”的选项而选择直接退票,因此出现上述情况。
但有法律人士指出,遇到特殊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或变更合同,商家也得考虑消费者的难处,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女子亲人去世后退票,称遇平台“刁难”
对于亲人去世,林女士向《BUG》栏目提供了死亡证明。而对于自己在去哪儿网的遭遇,她认为平台是在刁难消费者。
“材料提交后,一开始说初核通过,但几天后又说材料不行。”林女士无奈地表示,“当时离航班起飞只有不到3天时间,我被迫申请退款,结果平台就给我退了500多元,而实际机票费用是3400元”。更令人不解的是,当林女士向航空公司再次确认所需材料时,航空公司明确表示她最初提交的材料已足够完备。
对此类特殊情况,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湖南云天(衡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封云凯表示,其实,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亲属过世退机票”的法律,但我们可以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里找答案,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遇到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比如亲属过世,消费者有权解除或变更合同,很多航空公司也会考虑这种情况,提供退票或改签政策,但这不是法律强制的,而是航空公司自己的服务。
封云凯表示,其次是合同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但遇到特殊原因,双方可以协商解除或变更合同。亲属过世就是特殊原因之一,可以跟航空公司商量退票。实际操作时,先看看机票的退票政策,不同公司、舱位、购票渠道政策可能不同,如果政策里没提亲属过世,就跟航空公司陈述情况,沟通时,准备好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遇到特殊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或变更合同,商家也得考虑消费者的难处,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此外,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妍指出,民法典规定的不可抗力需满足“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三要件,通常指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具有社会性的客观事件。严格来说,“亲人身故”属于特定个体的家庭内部突发事件,不完全符合不可抗力的“普遍社会性”特征,但此类事件在人文情感层面具有强烈正当性。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基于公序良俗、人文道德乃至情势变更原则,支持消费者在此类情况下的退款诉求。
航班正常运营,机票却被平台退了?
如果说亲人离世退票难令人唏嘘,那么近日多位用户反映的另一类问题则更加令人担忧:机票“异常”退票背后的暗箱操作。
多位消费者向《BUG》栏目反映,他们在今年8月通过去哪儿网平台购买了上海往返新西兰基督城的机票,订单当天出票成功。然而到了10月,平台突然通知其中一段航班“异常”,随后在11月,平台在未事先与消费者沟通确认的情况下,从后台擅自代替顾客退掉了机票。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消费者发现,原本以为因航班取消而被退的机票,实际上航班仍在正常运营,且价格从购买时的四五千飙升至七八千甚至上万元。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失去了早已规划的行程,还因平台的擅自操作而丧失了以原价重新购票的机会。
“我们有数十位消费者遭遇了类似情况,但去哪儿网给出的补偿方案却各不相同,有的赔付500元消费券,有的给1000元代金券,这完全无法弥补我们的损失。”一位消费者气愤地表示,“平台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擅自退票,而同一航班价格大涨,这难道不是变相牟利?我们认为这涉及欺诈,应该退一赔三“。
针对此情况,去哪儿网向《BUG》栏目回应称,相关情况是因为航司运价错误,在出票两个月后航司单方面作废机票,并未提前通知代理和平台,因此引发用户投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此评论道:“消费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商家过度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明显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财产安全的权利。由于机票预订退改多在平台系统上操作,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普通消费者难以发现和取证,这大大增加了维权难度”。
陈音江强调,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履行职责,对这种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不仅限于罚款,还应考虑将情节恶劣者列入信用黑名单,甚至吊销从业资质。
多次被约谈,投诉已超19万条
实际上,去哪儿旅行的一些做法早已惹过众怒。《BUG》栏目发现,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涉及去哪儿网的客户投诉超过19万条,其中多数与退票、退款、沟通服务差等相关。
早在2016年1月,包括去哪儿旅行在内的6家在线商旅平台被中消协约谈,成为中消协首批被约谈的对象。2018年,去哪儿旅行被央视《质量报告》栏目点名,曝光了其一起典型的网络订房“暗藏猫腻”“偷梁换柱”的事件,导致消费者权益无故受到损害而且长时间投诉无果。之后北京市旅游委行管处、执法大队联合约谈了“去哪儿”网负责人。
2024年8月,广东省消委会曾对去哪儿旅行、途牛旅游等多家平台进行约谈,并明确要求这些平台必须优化服务供给,不能再让不合理的预订规则损害消费者权益。
一位旅游行业资深从业者指出,近年来随着在线旅游平台的快速发展,部分平台过度追求利润和规模,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在退改签这类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侵害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