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教育时评:让青少年体质强健起来

转自:微言教育

让青少年体质强健起来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健全训练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壮大体育骨干力量等8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就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是首次以促进学生体质强健为主题的政策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专门性统领性文件,不仅为促进学生体质强健和全面发展制定了行动方略,更为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行动蓝图。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关系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体育是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意见》的出台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也是回应广大家长和社会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热切期盼、破解“小胖墩”“小眼镜”等突出问题、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站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健康基石的高度看待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深刻认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要着力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到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普遍开展;从初步建成结构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到推动场地设施条件更好满足师生需求……

一系列改革举措直面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的时长不保、质效不高、师资不强、场地不足、评价不尽科学等重难点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指向构建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学校体育体系。各地各校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本土化实践,切实保障体育时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真正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要坚持目标导向,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改出真成效。《意见》以“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为题,锚定强健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导向、目标导向。同时,《意见》将“改进体育监测评价”作为八项主要任务之一,要求深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重要指标,同时要求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结果互为监督、突出过程评价的监测体系。学生的身体状态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最直接的“试金石”。深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强化监测监控,不仅能帮助学校精准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开展干预指导,更能倒逼学校真正重视体育工作,让体质健康工作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地要建立健全配套落实机制,细化评价标准、强化过程监管、严格结果运用,让各项举措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学生体质健康,不仅要从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入手,更要树立科学的育人导向和评价导向,把学生从过重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和空间。学生体质强健不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好校家社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学生进行校内外、家庭和社会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学校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家庭积极履行监护职责,社会主动发挥支持作用,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才能破解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拥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以更加强健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2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教育时评:让青少年体质强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