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11月22日讯(通讯员 姜锁平 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这条盼了二十多年的路,今天终于修通了!”11月21日上午,丹阳市吕城镇河北村水电新村鼓乐喧天,10余名村民代表手擎一面“修路惠民办实事,村委担当暖人心”锦旗,敲锣打鼓走进河北村党群服务中心,郑重地将锦旗交到河北村党委书记吕火忠手中。65岁的村民胡丹平难掩激动:“过去村民接送小孩,颠得孩子直喊屁股疼;如今骑着三轮车稳稳当当,心里踏实!”
让村民奔走相告的,是水电新村一条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临街道路。原路仅2米宽,年久失修,坑洼最深处达10厘米,车辆会车困难,雨天积水成潭,早晚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道路两侧10余户村民门前屋后乱堆乱放,公共空间被挤占,邻里矛盾频发,“修不修、怎么修”成为多年扯不清的“老大难”。
变化始于一次走访。今年9月,吕火忠在水电新村入户听民情时,多位老人反映“路破、路窄,摔过好几回”。村“两委”班子会上,他一锤定音:“再小的路也是民生大事,今年必须干!”随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先后召开5次“板凳会”、2次现场会,用“拉家常”方式讲政策、划区域、定标准,最终说服村民主动清理乱堆放杂物8处,化解历史纠纷2起,为施工腾出全部空间。
10月20日,工程正式动工。新路按“雨污分流、一步到位”标准设计:全长203米、宽6米、厚15厘米C30混凝土路面,下设DN400雨水管网203米、新建检查井7座,并同步铺设弱电套管,避免“今天修路、明天开膛”。施工期间,村委会邀请3名村民代表全程监督混凝土标号、养护周期等细节,确保质量过硬。11月10日,道路如期完工,130户村民出行安全方便,私家车、农用车畅通无阻。
项目总投资约18万元。其中,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五组及殷建平、庄红芳、贡新平、王跃平、郭建刚、符志峰、张秀珍等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共捐款4万元,剩余14万元由村集体收入列支。工程结算比预算节省2980元,已转入村级公益金,继续用于民生实事。“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村民放心,我们安心。”吕火忠说。
河北村党委书记吕火忠表示,民生实事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是否办到群众心坎上。这条203米的“民心路”不仅解决了出行难,更把“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让“村里事”真正变成“自家事”。河北村将持续用好“板凳会”这把金钥匙,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小事、琐事、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下一步河北村将以此路为样板,推行“微网格+板凳会”机制,聚焦路灯不亮、沟渠不畅、场地不平“三不”问题,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完成全村3条支干道、5个自然村内循环道路提档升级,真正把“烦心路”变成“幸福路”,把“民生痛点”变成“治理亮点”。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