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1日公布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我省共有7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我省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浙江大学蔡秀军、胡海岚、申有青教授。
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乔治·帕里西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浙江大学李尔平、丸山茂夫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李琳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新当选院士在各自领域追求真理,求实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蔡秀军院士长期致力于腹部疾病微创诊治与创新研究,在微创器械研发、技术创新、术式创建与智能诊治方面取得了原创研究成果。他研发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建立腹腔镜刮吸解剖法切肝技术、腹腔镜下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国际上完成首例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他发明可降解肠吻合支架、可降解肠转流支架,创建“支架法肠吻合术”与“支架法肠转流术”,全球首创“免缝合”肠吻合与“免造口”肠转流。
胡海岚院士带领团队专注于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编码和调控机制研究,尤其在抑郁症的基础机制与转化研究上取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她的团队首次提出了大脑外侧缰核这一特殊部位的神经活动导致抑郁症的新理论,鉴定出一系列参与抑郁发生的关键分子,揭示了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酮发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通过开创测试社会竞争中优势等级的行为学范式,发现了介导“胜利者效应”和“竞争意外失利导致抑郁”这些重大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物质基础。
申有青院士30余年来致力于高分子合成与递药系统的创新研究,建树丰富。他设计“电荷反转”高分子等肿瘤刺激响应性新载体,发明树枝状大分子的高效合成方法学;创立“转胞运介导肿瘤蓄积与渗透”的主动递药新机制,突破制约递药系统疗效的瓶颈;发现电荷反转高分子皮肤渗透新机制,首次实现高分子无损透皮递送药物。
乔治·帕里西院士主要从事量子场论、统计力学和复杂系统的研究,其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出了平均场自旋玻璃模型的严格解,20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尔平院士是微纳芯片及封装集成电磁兼容国际开拓者和引领者,成果在微纳集成电路和通信产业广泛应用。丸山茂夫院士长期从事微纳、原子尺度设计制造研究,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李琳院士长期从事激光先进制造工程及微纳光学领域研究,发明了多类先进激光制造技术。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2025年共增选院士73名、外籍院士27名,中国工程院共增选院士71名、外籍院士24名。(记者 何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