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你在饭店吃的菜,可能被加了处方药!120家药店受罚

(来源:搜药)

处方药竟被非法添加至菜品中!最高检近日发布的典型案例揭露,江苏南通27家药店长期大量无处方销售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部分药品流向后厨被用于预防顾客腹泻,最终引发了一场全市范围内的专项整治,共计120家药店被处罚。

01

向饭店后厨售卖“止泻神器”

120家药店被处罚

上述案件的线索源于2023年11月南通崇川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办案人员发现,涉案酒店的菜品中检出庆大霉素成分,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处方药,滥用可能导致耳聋、肾损伤等严重后果顺着药品流向追查,一个触目惊心的违规销售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面对南通崇川区500余家零售药店的监管难题,传统排查如同“大海捞针”。崇川区检察院果断研发“庆大霉素违规零售法律监督模型”,设定“单次销售超5盒即异常、未凭处方销售即违规”两大硬核规则。通过对2200余条销售记录的结构化分析,模型精准锁定140余条高风险线索,27家存在异常销售行为的药店被重点标记。

随后的核查更揭露了行业乱象办案人员将销售记录与处方记录交叉比对,既核查“有无对应处方”,又核验“销售与处方开具的时间逻辑”,最终确认110余条违规销售线索。多家药店要么完全不索要处方,要么搞“先卖药后补处方”的时间造假,把处方药当成普通商品随意售卖。

2024年1月31日,崇川区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一场全面整治迅速展开。数据显示,监管部门对15家药店逐一责令整改;围绕食品非法添加系统排查餐饮企业335家,督促强化食品生产原料控制;同时部署开展专项行动,针对违规销售处方药,约谈培训10家连锁企业总部和全部单体药店负责人,检查零售企业508家,作出行政处罚4件,责令105家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整改,压实零售药店主体责任涉案连锁药店总部因管理缺位被省级药监部门警告,涉案酒店及责任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整治还推动了行业合规升级。目前南通各零售门店已统一设置预警机制,注射液类药品单次销量超2盒即触发警报,确保每笔销售都有处方可查。而崇川区检察院更将监督模型迭代升级,新增对养殖领域非法使用人用处方药的排查功能,在全市挖出129条线索,办理11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推动江苏省开展全省范围的专项监督。

根据《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店销售处方药必须凭药师审核的处方,处方需保留不少于五年,药师不在岗时不得销售处方药。此次被罚的120家药店,显然无视了这一底线。

02

从医保试点到全品种覆盖

药品追溯码让处方药乱售无所遁形

过去,由于监管技术的落后,于是出现了一批像上述乱售处方药、以及销售假药、欺诈骗保等典型事件。这两年药品追溯码政策的落地,正在重塑药品流通和销售的新秩序

药品追溯码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8年,国家就明确了“一物一码,物码同追”的建设目标,为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画下蓝图。2024年4月,医保药品追溯码试点在沈阳、安阳等8省市启动,要求医保定点机构“逢采必扫”,率先将医保药品纳入追溯体系。短短一年后,政策力度持续加码,2025年3月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售药需扫码才能医保结算,无码药品直接不予报销;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含非定点药店)必须实现全品种追溯码采集上传。

买药扫码、售药留痕,小小的“电子身份证”让处方药乱售、药品回流等行业乱象无处遁形。随着2026年1月1日全国全品种追溯落地节点临近,院外药店将迎来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的新时代。

如今,山东、天津、北京、四川等多个省份已陆续出台地方实施方案,细化落地要求。以山东为例,明确2025年11月1日起,鼓励零售连锁总部及门店率先实现全品种扫码追溯,比全国统一时限提前两个月。天津则要求9月1日起,药品生产企业需完成全品种追溯码赋码激活,从源头筑牢追溯基础。

对院外药店而言,追溯码全覆盖带来的是合规要求,更是监管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往,部分药店违规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甚至售卖回流药的行为,因缺乏全链条追踪手段难以根治。如今,每盒药品的生产信息、流通路径、销售记录都被追溯码“锁定”,一旦出现违规销售,监管部门通过数据比对就能快速溯源。就像给药品装上了“追踪器”,处方药想再“暗箱操作”难度陡增。

更关键的是,追溯码让医保基金监管有了“硬抓手”。此前,少数药店通过虚记药品销售、回流医保药品等方式套取基金,追溯码实施后,药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核查,基金骗保行为将被精准识别。对正规经营的药店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公平的市场环境,靠违规操作获利的空间被彻底压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你在饭店吃的菜,可能被加了处方药!120家药店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