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刚成立、背景神秘的投资公司,花了1.74亿,用“部分现金+部分白嫖表决权”的组合拳,拿下了一家上市建筑设计公司的控制权。
下面我们来拆解这个“神秘人攒局”的故事:
一、核心剧情
主角是谁?
“神秘人”: 名叫林伟的自然人。他背景信息很少,只知道1967年出生,住深圳,而且拥有美国居留权。他通过自己控制的几层空壳公司(比如刚成立的栩桐投资、栩梧投资),来实施这次收购。
目标公司: 华蓝集团,一家2021年才上市的次新股,主业是工程设计、规划等,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
怎么操作的?(“攒局”的玩法)
这次收购不是简单的全部买下,而是一个精妙的“两步走”:
第一步:真金白银买一部分(5.79%股权)
林伟的栩桐投资掏出 1.74亿元,从华蓝集团原来的7个老板(一致行动人)手里买下了5.79% 的股份。
算下来每股价格是20.41元。
第二步:无偿“借”来表决权(13.71%股权)
更关键的一步是,原来的大股东雷翔等4人,把他们剩下的 13.71% 的股份的投票权,免费、独家且不可撤销地“委托”给了栩桐投资行使。
注意:这只是“投票权”,股票的所有权和分红权还在原股东手里。这就好比你把车的使用权给了别人,但车还是你的,卖了钱也归你。
最终结果?
栩桐投资自己只买了5.79% 的股份,但通过表决权委托,实际控制了 5.79% + 13.71% = 19.50% 的表决权。
于是,华蓝集团的控股股东变更为栩桐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林伟。 用很小的代价(1.74亿)就拿到了公司的控制权。
二、这个故事里几个值得玩味的“看点”
极度“新鲜”的空壳主体
用来收购的主体 “栩桐投资” ,成立于2025年11月13日。
它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栩梧投资” ,成立于2025年11月7日。
也就是说,这两个公司基本是为了这次收购而专门成立的,自身没有任何业务和财务记录。这是典型的“攒局”特征。
原老板们的“对赌”与“退意”
原股东团队承诺,公司现有业务在2026、2027年要保持盈利和正现金流,否则他们自掏腰包(上限1200万)补足。这说明他们对公司短期前景还是有信心的。
但同时,他们同意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并承诺不再谋求控制权,说明他们整体上有“套现退出”或“交棒”的意图。
权力的平稳交接
协议约定,收购完成后要改组董事会,林伟方面提名多数董事并担任董事长,原团队保留部分席位。这安排好了“谁说了算”的问题,避免了权力争斗。
钱从哪来?
公告只说资金是“自有或自筹”,来源合法。但对于一个刚成立的空壳公司,1.74亿的资金具体来自哪里,背后还有谁,成了一个谜。这也是“神秘”色彩的来源。
三、总结与评价
你可以把这次收购理解成:
一个神秘的资本高手(林伟),临时组建了一个“马甲”(栩桐投资),然后用“小股”+“大债”(表决权像是一种权力上的债务)的杠杆方式,四两拨千斤,从有意退出的创始团队手中,接盘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对市场和散户来说:
短期看,公司引入了新主人,可能会带来新的故事和想象空间。
长期看,新实际控制人背景不明、收购主体是空壳、资金来源不清,这些都为公司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新老板会把公司带向何方,是专注主业还是资本运作,需要持续观察。
简单说,这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A股壳交易”,操作手法专业且高效,但背后的真正意图和实力,还需要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