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国资报道)
通讯员 吕鹏昌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总体要求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了“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和“抓稳定、保安全、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邹城分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标准化为抓手,全面启动了运营管理标准化攻坚行动,旨在通过管理体系的重塑与升级,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党建领航,把准标准化建设方向
公司党支部坚决贯彻山东公用控股的决策部署,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运营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专门制定了《2025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实施方案》,以“党建赋能公司运营管理标准化建设攻坚行动”为主题,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通过组建以党员业务骨干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专班,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支部议标准、党员提建议”等活动,成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标准制定、宣贯培训、落地执行等各个环节得到了充分彰显,确保了标准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精准分类,构建四类站点标准化体系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点多、面广、规模差异大”的客观现实,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公司邹城分公司摒弃“一刀切”模式,在山东公用控股“树立示范、循序渐进”方针指导下,科学地将处理站点划分为四大类型,并为之量身定制了精准化的运营管理标准。
第一类(500吨/日以上镇级站):对标城市污水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实行每日巡检、实时数据监控与高频次水质检测,精细调控曝气系统(DO稳定在2-4mg/L)、污泥回流(内回流比270%-300%)等关键工艺参数,确保高标准稳定运行。
第二类(50-500吨/日村级站):执行《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每月巡检2次,重点关注AO/MBR等生化工艺的运行状态,强化对溶解氧、污泥性状(SV30)的监控,并制定季节性管理预案,有效应对雨季和低温挑战。
第三类(50吨/日以下村级站):执行二级标准,每月巡检1次,突出设施的稳定性与节能性,通过安装时控开关、优化运行时间等方式降本增效,管理更侧重于设施的长期可靠性与生态适应性。
第四类(生态净化槽、生态滤池等简易设施):每季度巡检1次,强调其生态净化功能与低维护成本。通过控制水力负荷、定期清理淤堵、补种耐寒植物等措施,保障其持续发挥环境效益。
这套分类分级的标准化体系,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跨越,为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技术路径和管理规范。
内外兼修,打造标准化站点新形象
标准化不仅在于内在管理的规范,也体现在外在形象的统一与提升。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公司邹城分公司积极探索,制定了《四类农污设施外部环境标准化建设规定》与《内部管理规定》,致力于打造“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形象统一”的标杆站点。
外部环境标准化:注重与乡村风貌的融合。在石墙镇姜坝处理站,墙体主色调采用橙色与生态绿,传递环保、活力的视觉意象;打造“践行农污治理,出彩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和工艺简介牌,增强公众认知。在绿化布局上,采用“功能分区+生态融合”策略,工艺区周边种植高杆月季、石楠球耐污植物以辅助净化,外围则通过海棠、小叶黄杨等乡土树种构建生态休闲带,使污水处理站点成为乡村中的一道风景线。
内部管理标准化:聚焦安全、规范与高效。设备间地面统一采用耐腐蚀的环氧树脂地坪,并设明沟排水。内部严格划分电气控制区、主设备区和药剂存储区,保障安全操作空间。运维记录全面规范,从巡检、维修到药剂投加、污泥处置,均要求双人签字、数据真实、有据可查。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化手段,通过专用APP辅助巡检调度,提升管理效率。
扎实的标准化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日,从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传来喜讯,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邹城分公司凭借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优化及服务质量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2025年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质量标杆奖”。这一奖项,是对山东公用水污染治理有限公司邹城分公司长期以来坚持“标准化引领、精细化管控、智能化赋能”运维方针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其成功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标准管理”的转型升级,为改善区域水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质量标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