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记游柴达木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高一(15)班 代若愚
我们一家人去了青甘大环线自驾游。相对于环青海湖的小环线来说,经过柴达木盆地的这条路显得更原始、更苍茫。这里有着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美丽。
途中的世界,是纯净且自由的。
绿草茵茵的大地像挂毯,神圣的雪山耸立在天边,蓝得发亮的天如一片明亮的玻璃,显得宁静而平和。
柴达木的世界,是蛮荒且壮丽的。
在这里,没有线条柔美的沙丘,只有那无边无垠的戈壁。土层之中全是破碎的石头,在这黄褐带红的大地中显得很无奈。不远处的石山在大地上趴着,如同一座座岩石的要塞,凸显着这片戈壁的雄壮与威武,似乎是这片戈壁真正的主人,统治着这荒芜的土地。它们与这里融为一体,却又保留着自己的独特韵味。
日落时,阳光照在那些石山上,如血一样红,在尖端抹一点金,如兵器一样威武。东方的光弧逐渐升高,拉起了深蓝的幕布;西方的亮色逐渐变红,染出了血色的背景。此刻的石山似乎开始向落日缓慢移动,如犁头一般拱开泥土,追寻属于自己的荣光与力量。
太阳继续下落,日光开始消减,黑夜顺着山脊向上爬行,似乎要吞噬这里。大地开始沉睡,不再有所动作。星光接管了这个世界,灿烂的银河横亘在夜空中,那些石山多了一丝宁静与悲苦,让人慢慢品味。
而戈壁的天,与土地一样,是红的,一种灰红。云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多了点褐,让这里更添一份哀怨,显得怪异与恐怖。这里的天似乎就是地,同享着一份荒芜与不甘,好似一片禁区,生命的禁区,容不得一点生长的可能。这里的世界保持着一种狂野与荒凉之美,也是天的给予和结晶。
荒野的美呈现着一种原始的力量感,以它的雄奇与壮丽惊叹每一位访客,并让人为之触动、为之感慨。
这就是柴达木,一块深厚的土地,一片亘古的荒原。
……………………………………
指导教师:刘攀
点评:本文以“柴达木印象”为主题,以极具张力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勾勒出荒原的原始之美。作者笔触细腻而雄浑,既捕捉到戈壁滩“黄褐带红”的苍凉底色,又将石山比作“岩石要塞”,在日落时分焕发出悲壮的生命力。文章结构精巧,通过“纯净自由”与“蛮荒壮丽”的对比,层层递进地揭示出荒芜中蕴藏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