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大地,从古至今便是孕育不朽精神文明的沃土。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文脉传承,抗战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浴血坚守,湖湘文化与抗战精神如同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在岁月长河中交织与相融,沉淀为湖南人骨子里的精神密码,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篇章。赓续湖湘薪火、传承抗战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最好告慰,更是属于新时代青年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湖湘文化的核心,在于“经世致用”的务实底色与“心忧天下”的担当情怀。从汪孚之“知行合一”的深刻思考,到曾国藩和左宗棠的“躬身入局”济世之举,湘湘圣贤们都是以“为天下苍生谋幸福,为千秋大业而奋斗”为人生使命,不空谈,崇尚实干。曾国藩在湘军练兵和兴办洋务运动中,注重“立德、立功、言”,提倡以自我修养来达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左宗棠虽“寸土不沾,但心怀天下”,在国难当头,毅然带兵西进,收复新疆,在西北山川大地上书写了“功在不朽”的千古名句,也是湘军“敢为人先”的鲜明注脚。在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以坚定的爱国之心,扞卫祖国。长沙三次战役中,军民齐心,巧妙运用“天炉战法”,以切合实际的实际战术,给日本人以沉重打击;衡阳保卫战,守军以少胜多,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中坚持47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守土有责”的责任。湖湘文化的实用主义和责任感,在抗日战争的战火中锤炼出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使湖南在抗日战争中成为“战略支点”,谱写了“无湘不成军”的英雄传说。千百年来,湖湘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仁人志士,而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则让这种精神以更加鲜明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根植于湖湘大地的湖湘文化,经受抗战岁月的血泪与烽火,反而交融碰撞、生发出更顽强明媚的“精神之花”——湖南抗战精神,是湖湘文化在民族危亡之际的集中爆发与升华。湖湘文化崇尚“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坚韧品性,这种精神在抗战中化作了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从湘北战场的阵地坚守到湘西会战的全面反攻,湖南军民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始终坚守不退、愈战愈勇。芷江受降仪式上,侵略者低头认罪的场景,不仅是抗战胜利的见证,更是湖湘儿女乃至中华民族坚韧抗争的成果。这种精神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源于湖湘大地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基因——是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求索,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慷慨赴死。抗战精神让湖湘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更具张力,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旗帜。今日之湖南,湖湘文化和抗战精神仍在被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从扶贫攻坚的战场,到攀登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从抗击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到乡村振兴的实干担当,湖湘人民秉持“心怀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实践着前人的精神遗产。岳麓书院的晨钟暮鼓,依然回响着“经世致用”的箴言;芷江受降纪念坊前,往来的人们在缅怀先烈中汲取奋进力量。这种精神,并非只是陈列于馆内的展览,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引领前进的鲜活动力,是面临困境时的“霸蛮”劲,是为民服务的实干,是心系家国的责任感。传承湖湘精神与抗战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既要回望历史,从湖湘文化的文脉传承中感悟智慧,从抗战岁月的壮烈史诗中汲取勇气;湖湘文化的智慧,绝非书斋中的空谈,而是“经世致用”的务实与“敢为人先”的创见。青年当从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躬行实践中,领悟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务实作风;从左宗棠年近古稀仍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壮举中,感受“心忧天下”的宏大格局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这份智慧,在革命先驱毛泽东身上得以升华,他将湖湘学者“实事求是”的朴实传统,创造性转化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精髓,正是这种将深厚学识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智慧,让他能在历史的迷雾中洞察方向。感悟这份智慧,意味着青年一代在各自的领域——无论是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还是在乡村田野推动振兴实践——都应摒弃浮华,深入问题的核心,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勇气,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从三湘四水间升腾起的抗战勇气,则更为可歌可泣。长沙之役,中国将士三次以血肉之躯,在衡阳保卫战中坚持四十七昼夜,谱写了抗战历史上最为悲壮、最为辉煌的篇章。左权将军浴血沙场,彭德怀元帅在百团大战中突破交通线,这些都表现出了军人的勇敢,以及在危难时刻“坚韧不拔”的精神。杨开慧在监狱里留下的那句“死而无憾,只求革命胜利”,更是表现出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这股勇气,就像是一道光,穿透了黑暗。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像战场上那样,去牺牲自己,而是要向那些在逆境中不屈服,在压力下不屈服,在面对科研瓶颈、创业艰辛或人生困境时,能够始终保持“吃得苦、霸得蛮”的顽强斗志。更要立足当下,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新时期的年轻人,正处在新的起点上,更应该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实践。坚持“经世致用”,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起来,在智能制造前沿,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文化传播的舞台上,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解决真正的问题。“坚韧不拔”的锻炼,意味着要有吃苦的勇气,敢于在挑战面前“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所谓“心忧天下”,就是要把自己的努力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为促进科技进步,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湖湘薪火,代代相传;抗战精神,永志不忘。让我们铭记先辈们的光辉事迹,以他们为典范。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里,继承和发扬“经世致用”的理念,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怀揣着“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勇于担当重任、敢于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表率,争做先锋,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湖湘文化同抗战精神一道,共同塑造了湖南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性格。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必须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让湖南这片热土上的精神瑰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途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景超)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景超
编辑:肖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