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志愿律师张伟,在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这里海拔平均在4500米左右。在“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上,这里山高谷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流密布,这些自然特征构成了独特的地理风貌。仁布藏语意为“聚宝、多宝”之意,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里的富饶与美丽。
张伟律师走进牧区,给牧民进行法治宣传并解答他们的法律问题。
扎根雪域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拉吐其、拉吐其(太感谢了)……”在西藏仁布县,来自南木林县的三位牧民向张伟律师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正是在张伟律师多番耐心调解和细心讲解下,终于在深夜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圆满解决了他们劳务费的纠纷。
为打通法律援助的“最后一公里”,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响应司法部在“无律师县”设立律师分所的号召,年逾五十岁的张伟,积极应对高原环境带来的缺氧、心跳加速、皮肤干燥等各种不良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基本适应了高原气候。
针对日喀则市“无律师县”驻地海拔多数均在4500米左右、出行多为山区公路、交通极为不便的现状,2023年9月,张伟不畏艰难先后实地考察昂仁、岗巴等高海拔“无律师县”,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探索“线下+线上”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无律师县”法律帮扶对接实践。昂仁县平均海拔4513米,前期无援助律师,张伟定期在昂仁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当地群众及单位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及其它法律服务。
昂仁县秋窝乡的藏族妇女旦某早年因与四川丈夫沈某草率结婚,婚后感情不和返回西藏已经三年,由于丈夫扣留相关证件以及语言障碍等致使无法离婚,在无路可寻下请求援助。张伟积极开展异地调查取证,并主动对接四川管辖法院,最终促成双方调解离婚。事后旦某多次给予金钱表示感谢,均被张伟委婉拒绝。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线下+线上”服务
记者在全国文明村镇——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普纳村看到一个“民族团结+村居法律顾问”律师团公示牌。公示牌的背后,由张伟根据仁布县的地理条件、人口组成及村居特点,主动联系律师所依托众成清泰的律师资源和全国平台优势,牵头成立由18名执业律师组成了“民族团结+村居法律顾问”律师服务团,采用“线下+线上”服务模式,张伟律师担任“线下”律师,内地律师担任“线上”律师,免费为73个行政村提供日常法律服务,为日喀则市仁布县的全部村居实现了由执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服务全覆盖。通过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通过近两年的援藏法律援助工作,张伟律师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在当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解答各族群众的法律咨询;前往法院、检察院等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帮助;走进中小学和乡镇等地开展法治宣讲;即使春节休假期间,也不会在家里久留,便匆匆踏上了返回西藏的列车。这里已经深深留下了他的法律援助足迹。截至2023年底,张伟律师总共办理法律事务369件,其中为群众免费代写起诉状等法律文书166份,办理刑事案件和法律帮助案件31件,法律援助民事案件19件。
鲁藏情深,西藏是他最深情的告白。从山东至西藏,张伟律师已经先后驾车走过青藏公路、318川藏公路,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先后走访了日喀则市十一个区县,横穿西藏东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深深鼓舞着张伟律师,更加坚定了援藏、驻藏的决心和信心。他深深感受到法律援助就是要扎根社会基层,服务困难百姓的切实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