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十年后再推2.0 版,上海大学续写“创新中国”大思政精品课

(来源:上观新闻)

“站在世界看中国,创新何以成为重中之重?”“上海大学研制的精海无人艇用于南极科考,有意思但有意义吗?”“复杂海况下无人艇如何集群?无人集群多元机器智能如何协同认知?”……前天18时,上海大学“创新中国”第31季课程2.0版开课。第一课聚焦“海洋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聂永有教授、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鲍凌志实验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谢少荣教授从各专业视角作分享。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教授担任串讲。

讲课现场

这堂课采用上海首创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法,不同领域的老师们共同为学子们搭建起一座贯通理论与实践、链接当下与未来的创新桥梁。顾晓英介绍,2015年11月,为第一时间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上海大学开发了大国方略系列课程之第二门——“创新中国”,以“世界等待着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上海承担什么”“上大能做什么”“上大学生可以学什么”这五个问题为主线,采用“项链模式”教学。该课程十年来从未间断,已汇聚超过200人次不同领域的教授名家作为“珍珠”点亮课堂。这门多学科交融的通识思政大课,已有同名线上课程1门,选课高校超过900所,选课学生超过60万人次,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线上课程。此次升级为2.0版,既是对十年教学积淀的传承,更是响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创新实践。

“创新中国”2.0课程以“溯源·融合·创新”“城市赋能与学科交叉”“价值引领与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通过溯源上海大学校训,拟融合10个重点领域前沿学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0课程还将陆续邀请本校重点学科领域名师大家、研究创新骨干教师们进课堂,围绕集成电路、先进材料、城市治理等展开分享;教学场景将延伸到上海市第二批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未来技术学院无人艇技术展厅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创新应用场”。该课程将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钱伟长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等,形成独具上大特色的“红色育人”主线;同时继续实行做中学、学中知的“项目化”小组创新答辩,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能力。

原标题:《十年后再推2.0 版,上海大学续写“创新中国”大思政精品课》

栏目编辑:陆梓华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十年后再推2.0 版,上海大学续写“创新中国”大思政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