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弦歌不辍,一甲子薪火相传。徽商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学校联合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博物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艺承文脉,校庆华章”主题非遗游园会。这场集非遗技艺展示、特色舞台展演于一体的文化盛宴,既是向建校6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学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生动实践,实现了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让师生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彰显了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育人导向。
非遗技艺进校园,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游园会现场,庐阳糖画、醒狮文创、木版水印等十项省级及地方特色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校园,以“技艺展示+文化叙事”的形式,为师生呈现了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与精神盛宴。传承人指尖流转间,滚烫糖浆凝结成灵动纹样;刻刀起落之际,木版晕染出清雅水墨;针线穿梭之中,狮头绽放出威武神采,在一捏一塑、一印一画的匠心演绎中,将千年文化记忆具象化、生活化。师生们零距离观摩非遗技艺的精湛魅力,聆听传承人坚守初心、创新发展的动人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基因,深刻感悟非遗技艺所承载的民族记忆、工匠精神与生活智慧,让非遗课堂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舞台展演聚人心,让民族自信“燃”起来
舞台之上,庐州狮舞的矫健昂扬、川剧变脸的瞬息万幻、传统杂技的惊险奇绝,一个个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追求与精神特质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赢得现场师生阵阵掌声与喝彩。这些植根于民族土壤的文化瑰宝,生动展现了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与勃勃生机,让师生在艺术共鸣中深化文化认同、激荡民族自豪,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自信与生命力自信,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力量。
馆校协同筑体系,让文化育人“实”起来
此次非遗游园会是继去年首次尝试后,第二次系统性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的升级实践,标志着学校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已逐步迈向常态化、制度化轨道。学校依托馆校共育合作机制,深度整合地方非遗文化资源,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着力构建覆盖更广、影响更深、形式更活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丰厚土壤,彰显了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化育人改革的坚定决心。
薪火相传担使命,让青年担当“立”起来
“非遗不仅是指尖的技艺,更是心中的信念与肩上的责任。”活动中,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从驻足观赏到动手实践,从赞叹匠心到践行使命,青年学子在非遗文化的浸润中,逐步明晰“何以中国”的文化根脉、认同“何以自我”的身份归属、明确“何以未来”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激发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担时代使命的自觉意识。
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春华秋实。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文化育人载体与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文化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汲取精神力量中勇担时代重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贡献职教力量。
(王珏、王玙琛)
原标题:徽商职业学院:非遗游园庆甲子 思政融润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