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甘味”出圈!140万务工者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金淑玲

  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甘肃代表团携“甘味”劳务品牌矩阵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现了全省深化劳务协作、以品牌赋能就业的扎实成果。凭借直接带动140余万甘肃籍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创业的硬核实力,“甘味”劳务品牌享誉全国。

政府搭台:让“土字号”品牌变名片

  鸳鸯灵动、生肖鲜活、虎头憨萌……“庆阳香包绣女”刘兰芳带着满满一箱刺绣佳作亮相大会甘肃展区,针尖上的匠心引得众人驻足。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凝结着绣女的巧思,更承载着政府对“小香包、大产业”的深切期望。“从2002年首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起步,政府一路为我们铺路搭桥。”刘兰芳感慨道,从无标准、无规格的零散制作,到走出去交流展示、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庆阳香包已从日常用品蜕变为国家级非遗品牌,如今稳稳带动了2万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样借势成长的还有敦煌文创师品牌。“扎根丝绸之路文化沃土,以莫高窟壁画、彩塑艺术为底色,将飞天、九色鹿、三兔共耳等经典符号转化为兼具艺术感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敦煌文创师刘瑞玲谈及敦煌文化时,眼中满是自豪。依托敦煌文博会的东风与文化研学热潮,该品牌年均举办文创展示、文化研学等活动超百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

  近年来,甘肃各级人社部门锚定地方优势资源、文化特色与产业禀赋,在劳务品牌的培育挖掘、迭代升级上精准发力,一大批源自生活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成功蜕变为地方劳务金名片、就业主力军。

技能赋能:让“专业范”品牌立得住

  “只需输入基础信息,完成一份问卷,进行舌象、面部拍摄及模拟把脉后,身体状况就能精准呈现在屏幕上。”大会甘肃展区内,“金城护工”劳务品牌的中医AI问诊、智能调理设备前,体验者排起了长队。“金城护工”张静介绍,这款智能康养设备能高效运行,背后是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康养人才队伍在支撑。以“动态课程体系构建、前沿技能融入、市场需求匹配”三维驱动为核心,“金城护工”打造了“培训+认定+就业+跟踪”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截至目前,该品牌累计培训3.2万人次,就业率高达78%,学员月均收入超8400元,真正实现了“结业即上岗、上岗即高薪”,为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定向培训、精准就业的模式,让就业不仅是温饱选择,更是事业起点。在敦煌莫高里工匠村,敦煌文创师品牌推行“以师带徒”模式,聚焦文创产品设计、研发开展专业培训,年均培育人才2万名。“学员结业后,有的加入我们团队深耕敦煌文创,有的返乡创业,将敦煌元素与家乡非遗融合,在传承文化中实现人生价值。”刘瑞玲坦言,过硬技能是劳务品牌抵御市场风浪的根基,更是带动就业的核心底气。

文化铸魂:让“传承力”品牌火出圈

  裕固绣娘的精巧针法、华锐唐卡的绚丽色彩、洮州铜匠的匠心锻造、鸳鸯玉雕的温润质感……大会甘肃展区内,10个“甘味”劳务品牌集中亮相,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庆阳香包早已融入黄土高原人的人生轨迹,从出生、婚嫁到终老,都有它的身影。”刘兰芳语气坚定,“老一辈在油灯下刺绣的场景,是刻在年轻人骨子里的温暖记忆,这份传承自然而然、生生不息。”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接过接力棒,以新生代工匠精神让庆阳香包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在敦煌文创师团队里,年轻力量的注入让千年文化“活”了起来。“年轻人擅长将敦煌元素与日常器物、服饰结合,让非遗走进生活的每个角落。”刘瑞玲说,当文化融入日常,传承便有了最鲜活的载体。

  以发展促传承,以传承强品牌。“甘味”劳务品牌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创新中愈发鲜亮厚重,不仅成为甘肃劳务输出的闪亮名片,更在助力百万群众就业创业的征程中绽放出璀璨光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甘味”出圈!140万务工者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