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发源地,湖北省蕲春县种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陆羽《茶经》中记载的“蕲门”、“团黄”等历史名茶便产自这里,唐代时当地茶叶更成为贡品。
近日,以“青山绿水蕲春茶,科技赋能赢未来”为主题的蕲春有机茶产业交流会,在蕲春县高潮村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汇聚政企研多方力量的产业盛会,不仅亮出了蕲春有机茶改良的“成绩单”,更敲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为这座千年茶乡按下“品牌升级+国际出海”加速键。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茶产业振兴,2024年9月,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和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指导下,蕲春县正式启动“蕲春县有机茶园建设及品牌营销”项目,对当地茶园进行土壤改造,助推打造“蕲春有机茶”优势品牌,传承和弘扬“蕲茶”文化。
如今一年过去,蕲春茶园面积已达3.75万亩,年产干茶2500吨,综合产值近8亿元,茶产业链更跻身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茶园改良见实效
蕲春县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厚的茶叶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然而近年来,蕲春茶产业也面临不少难题:茶园管理模式传统粗放,部分茶园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甚至出现重金属含量增加的情况;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事茶人员多为未受系统培训的茶农,高附加值茶叶品种少;市场开拓不足、品牌薄弱,部分环节仍停留在“卖原料”阶段。
为破解这些困境,2024年,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宣布投入800余万元无偿帮扶资金,与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携手开启“蕲春县有机茶园建设及品牌营销项目”,首期聚焦刘河镇高潮村3000亩茶园。
项目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改良茶园土壤,捐赠太阳能杀虫灯、除草设备实现绿色防控,还开展覆盖土壤改良、种植加工、茶园管理的技能培训。茶园经过9个月的改良,成效显著:经权威机构检测,茶叶各项指标达欧盟有机茶标准,产量提升近30%,茶农收入同步增长。
刘河镇党委书记陈虎介绍,改良前部分茶园土壤pH值低至4.0,茶树长势弱;改良后pH值回升至5.5—6.0,有机质含量提升20%以上,茶叶嫩度、香气显著改善,收购价每公斤提高50—80元。这也为其他地区茶园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
2025年,项目二期继续推进,对蕲春县北部1480亩茶园进行改造,覆盖刘河镇方铺村、大同镇小竹冲村等5个村落;南部茶区则通过捐赠饼肥、农机具等,巩固现有成果。二期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以高潮村为核心的近5000亩有机茶区,推动当地“小茶叶”成为“大产业”。
据了解,本次交流会由招商局集团、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蕲春县人民政府协办,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交流会上,《蕲春有机茶技术管理规范(2025)》(下称“规范”)的发布成为焦点。
蕲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平介绍,该规范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蕲春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及种植传统制定,覆盖从茶园种植到茶叶销售的全产业链——种植环节明确土壤肥力、品种选择、绿色防控要求;加工环节细化车间卫生、温度控制标准;仓储运输规定温湿度管理、包装要求;销售环节规范产品标识与追溯信息。
“以前种茶凭经验,现在有了规范,怎么施肥、怎么防虫都有章可循。”一位茶企代表表示,规范的落地,填补了蕲春有机茶生产标准化的空白,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海外出征启新程
当天交流会上,还举行了蕲春茶海外出征发布仪式,一条“蕲春有机茶驶向海外”帆绳的拉起,标志着蕲春有机茶正式开启国际征程。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介绍,蕲春茶首站将亮相2025年12月4—7日举办的第六届悉尼茶博会。该茶博会已连续五年以“一带一路 茶香四海”为主题,吸引数万名中外友人,推动中国茶在澳洲落地,如今已有中国茶企纷纷在悉尼开店。此次基金会为高潮村提供免费展位,高潮村书记蔡国付将携带符合欧盟标准的白茶、红茶参展,对接国际采购商。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于198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是商务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唯一的全国性茶业基金会,由香港爱国华侨关奋发先生捐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两个基金会之一。基金会成立44年来,始终以“弘扬茶文化,服务茶产业,促进茶经济”为宗旨,竭尽全力支持我国茶产业发展,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做贡献。
招商局集团自2012年定点帮扶蕲春以来,充分发挥央企资源优势,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7亿元,为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和联农富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联手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蕲春有机茶园建设和品牌营销(二期)”项目,将继续在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以及营销等方面给予蕲春有机茶产业立体、系统支持,将助推蕲春茶叶产业提档升级,迈入新征程。
着眼长远,蕲春也已明确打造“中国有机茶产业第一县”的目标,规划从五方面发力:种植端推进土壤长期管理与智慧茶园建设;产业端开发茶文旅新业态与茶衍生品,推动三产融合;品牌端构建“母品牌+子品牌”矩阵,挖掘李时珍中医药与陆羽茶经文化;保障端完善标准与区块链追溯系统;民生端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茶农共享增值收益。
“蕲春有机茶产业始于公益初心,成于政企协作。”邵曙光表示,期待未来三到五年,“蕲春有机茶”能成为乡村振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让这片千年茶乡的“金叶子”香飘四海。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