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朱 鑫
本报讯 工地机器轰鸣,港口作业繁忙,刚入冬的嘉兴,却处处是火热场景。昨天,参加2025全国晚报社长总编嘉兴行的各地媒体“大咖”深入嘉兴,以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脉动,感受经济大市挑大梁的底气。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与时俱进,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等,是嘉兴经济稳健发展的一组关键词。在嘉兴经开区雅莹·美述馆,一家时尚企业从代工生产到创立自主高端品牌的转型之路,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华之毅时尚集团不仅将中华传统美学融入现代设计,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生产,成为嘉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以前只知道江南轻工业发达,没想到品牌能给服装带来如此巨大的附加值。”社长总编、媒体代表们驻足于一件件定制时装前,感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据介绍,嘉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今年上半年,全市时尚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列浙江第三。
如果说华之毅的蜕变展现了“柔性制造”的魅力,那么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则彰显了嘉兴“硬核科技”的力量。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几十年致力于输配电设备检测,低压电器检测综合能力名列全国行业第一。
企业发展的背后,是嘉兴布局新兴产业的缩影,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嘉兴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深耕传统优势产业,又前瞻布局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双轮驱动”持续夯实经济底盘。
“要把嘉兴的经验做法带回去”“希望能促成本地企业来嘉兴实地参观学习”……在方圆电气的实验室,大家纷纷表示,在嘉兴经开区的企业身上,看到了一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持续突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转至位于嘉兴经开区国际金融广场的嘉兴国际法务区,“法治护航”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0.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律所、仲裁机构与法律科技企业正构建起“全链条”法治生态。通过“法商融合”的生态构建,嘉兴正以制度型开放破解全球化挑战,为区域经济注入更强的发展动能。
交通强,百业兴。当天,全国晚报社长总编和媒体代表们还来到嘉兴港和海盐杭浦高速公路南北湖互通改建工程现场,实地感受嘉兴“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的蓬勃氛围。
向海而兴的嘉兴,在浙北海岸线上书写着开放新篇。午后的嘉兴港乍浦港区,巨型桥吊与千吨级内河船舶共舞,泊位上集装箱装卸的机械声仿若奋进的交响。这里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长三角的“毛细血管”。数据显示,嘉兴港1至9月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8%,增速领跑浙江全省沿海港口。
在海盐杭浦高速公路南北湖互通改建工程现场,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中,一座复合式枢纽雏形初现。武通港特大桥的全上跨设计,将彻底打破区域交通瓶颈。这不是简单的道路升级,更预示着海盐在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中的空间重构。
经济大市如何挑大梁?与会代表们从资深媒体人的角度给出答案。它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在文化赋能下的价值重塑,也体现在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能级跃升,既彰显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精心构筑,也凸显在交通区位优势的系统性再造。
接下来,全国晚报社长总编嘉兴行还将走进南湖机场、洪合毛衫精品市场、嘉兴现代物流园等,继续寻访嘉兴高质量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