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妇女夜校”点亮多彩生活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姜军旗

  “以前晚上要么窝在沙发上刷手机,要么看电视剧,现在每周最盼望的就是来夜校上课。”暮色中,山西省长治市高新区双创梦工厂的古筝教室里,52岁的郭女士指尖轻拨琴弦,《春晓》的旋律如溪水流淌。她是“妇女夜校”的首批学员,半年前从社区公告栏得知夜校开班的消息,便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名。如今,古筝已成了她生活里“最甜蜜的期待”。

  这份期待的起点藏在长治市妇联的一份调研里。近年来,随着新业态、新组织、新产业的蓬勃发展,长治市“三新”领域女性从业者数量激增——她们中有快递员、电商主播、家政服务员,也有企业白领、创业女性。这些白天为生活奔波的女性,普遍面临“想学技能没平台”的困扰。

  今年7月,长治市妇联充分倾听妇女需求,依托“三新”领域妇女活动阵地,在全市开办11所“妇女夜校”,推出舞蹈塑形、器乐演奏、声乐演唱、茶艺烘焙等40余种免费培训课程,把课堂搬到女性最方便抵达的地方。

  如今,夜校的灯早已成为长治夜晚温暖的注脚。

  在潞州区新星教育油画教室里,28岁的王薇正和丈夫并肩调色,画布上的向日葵在暖光下舒展花瓣。“以前总觉得艺术离生活很远,现在每周和爱人一起上课,连他都夸我‘画得有灵气’了。”像这样的“夫妻学员”在夜校里并不少见——有的爸爸陪女儿学芭蕾,有的妈妈带孩子练书法,曾经各自忙碌的小家庭,因为共同的兴趣找到了新的联结。

  “我们创办夜校,就是想给姐妹们一个‘既充电又放松’的港湾。”长治市妇联主席王霖还记得年初在社区分校见到家政服务员赵阿姨。50岁的她,经过三个月的插花课学习,不仅作品登上社区展览,还主动报名当起公益讲师。“这种从‘被服务’到‘被需要’的转变,正是夜校的价值所在。”王霖说,夜校不仅是技能课堂,更是女性重拾自信、连接彼此的“心灵驿站”。

  “妇女夜校”书法教室的窗台上备着护手霜和润喉茶,舞蹈室的瑜伽垫旁放着创可贴和充电宝,每间教室的签到表上,学员们用彩色贴纸标注心情——红色笑脸是“元气满满”,蓝色星星是“今日有收获”。这些温暖的细节,让夜校超越了传统课堂的意义。

  在高新区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夜校的“外溢效应”正在显现。服装设计师陈女士在这里分享创业经验,带动5名学员成立手工艺合作社;退休教师张阿姨开设“银发智能机课堂”,吸引了20多名老年学员……

  “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运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宣传,让更多女性加入夜校充电行列。”谈及未来,王霖干劲儿十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妇女夜校”点亮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