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当一架涂装鲜明的C919客机在沙漠上空优雅地完成盘旋并平稳降落在阿联酋迪拜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时,这不仅仅是一次飞行表演,更是一声宣告。日前,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与C909首次亮相迪拜航展,标志着中国大飞机已经从“国内修炼”逐步迈向“出海破局”的深水区。
与以往仅靠模型参展不同,此次中国商飞是“飞”过来的。这架从中国出发,经停孟加拉国达卡,最终长途飞抵迪拜的C919,经历了从温带到热带沙漠气候的实战检验,展示了其远程投送能力和系统可靠性。而在静态展示区中,C919座舱以“泛舟行,境在光中”的东方美学设计,也吸引了众多国际顾客驻足。这种差异化的文化体验,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一张特殊名片。
针对中东这一全球最活跃的公务机市场,C909则展示了一款公务机型。这表明中国商飞选择避开传统支线市场的正面竞争,转而利用自身优势,主打“高性价比大客舱公务机”,体现了对国际市场的敏锐洞察。
本届迪拜航展有着特殊的背景。当前,全球航空业正经历“痛苦的复苏”,需求虽然井喷,但西方巨头却都深陷困境。由于交付屡屡延期,曾经全波音机队的迪拜航空转向空客,订购了150架A321neo,给波音敲响了警钟。但其实空客同样面临供应链瓶颈,积压的订单让新客户往往要等到数年后才能提机。
这种“有单交不出”的局面,为中国商飞提供了战略窗口期。如今,沙特等海湾国家正急于推进“2030愿景”,急需构建自主可控的航空网络,不愿将命运完全系于西方不稳定的供应链。因此C919并不仅是一款飞机,更是可供选择的“中国方案”。此次展会,中国商飞还透露了C919“加长型”(210座级)的研发计划,显示其构建完整产品谱系、正面参与全球竞争的决心。
航展期间,中国商飞与沙特方面的深度接触引人关注。据悉,沙特航空集团正探讨在吉达建立C919总装线的可能性。如果可以落地,这将是中国高端制造“借船出海”的典范:沙特获得工业能力跃升,中国商飞则能规避贸易壁垒,并为C919赢得阿拉伯世界的“本地通行证”。同时,中国商飞宣布与港机集团及利勃海尔航空合作,构建全球维修网络,体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体系化布局。
然而,在喝彩之余,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大飞机国际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首要障碍是适航认证。今年4月,欧洲航空安全局高层表示,C919的认证可能还需3到6年,这意味着2030年前难以大规模进入欧美主流市场。这背后既有技术标准对接的客观原因,也难免夹杂着西方“技术壁垒”的考量。
产能爬坡和供应链安全同样面临挑战。受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供应限制,C919的交付速度仍有待提升。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进展,尤其是CJ-1000A的成熟进程,将直接影响大飞机的未来。在西方供应链的夹缝中保持生产连续性,极度考验中国商飞的智慧。
但无论如何,C919和C909在迪拜的亮相,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进口替代”走向“全球博弈”的历史性切面。在中东这片连接亚非欧的枢纽之地,中国大飞机正用实力证明:世界航空市场不应只有A(Airbus)和B(Boeing),还应有C(COMAC,中国商飞)。尽管前路有关山飞渡的适航认证和险滩登陆的核心技术攻关,但正如那架飞越万水千山抵达迪拜的C919一样,中国大飞机走向世界的航向已经锁定,不可逆转。
这次迪拜之行,是亮相,是问路,更是中国高端制造在全球产业链高端发出的自信强音。(作者是航空工业资深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