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这幅“画”
五彩斑斓,精妙绝伦
凑近一看,什么?
这居然是古人用贝壳“画”的?
今天,一起认识
黑漆嵌螺钿赏菊图插屏
漆器上的菊与诗
插屏上描绘的正是
陶渊明赏菊这一经典题材
凑近看——
远山如黛,并非用笔墨画就
而是以纤巧的螺钿丝线勾勒轮廓
再细细洒落螺钿碎屑
凭借疏密变化
晕染出云雾缭绕的意境
每一处细节都暗藏匠心
树叶与松针以细碎螺钿点染而成
嶙峋的假山
则由不规则的螺钿片层叠拼嵌
陶渊明闲坐石间
侍童将一盆秋菊轻置面前
画面处处透着一种恬淡与安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千年的诗意在这一刻被螺钿定格
陶渊明的腰带环、假山及菊花上
均以金片精心点缀
这些金色光点在黑漆底上
一下子把视线聚焦在
陶渊明与其钟爱的菊花之上
在叙事上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在漆器上作画
一起揭开流光溢彩的奥秘
这件插屏最令人惊叹的
莫过于其精湛的螺钿工艺
这是一门将贝壳“变成画”的手艺
《髹饰录》 中载:
螺钿,一名甸嵌,一名馅蚌,一名坎螺也,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
工匠取用夜光贝、蚌壳
将其裁剪、打磨成薄片
以精准的技法
在漆面上拼嵌出各式图案
当光线掠过
贝片便会折射出如彩虹般的光晕
让静态的器物瞬间灵动起来
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明清时期
螺钿装饰风格华丽繁复
镶嵌技艺精妙入微
扬州匠人更是玩出花样
“螺钿加金银片”
让贝片的温润和金银的闪耀
在黑漆底上共舞
这件插屏正是这一时期
扬州漆器高超制作水平的典范
在展览中
“漆”遇东方之美
中国漆器的历史
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漆器工艺体系更是繁复精深
其中雕漆与螺钿堪称典范
·雕漆:百层积漆,雕琢成画。
·螺钿:贝片为绘,流光生韵。
展览名“镂云裁月”
就是对这两种工艺最诗意的礼赞
仿佛匠人之手
真能镂刻云霞,裁剪月光
在展览中
你将邂逅众多明清珍藏
也将见证古老漆艺的当代传承
△清乾隆 剔红波涛海马纹盖盒
△明 黑漆嵌螺钿西厢记图圆盘
△清 黑漆嵌螺钿松石孔雀图屏风
△当代 点螺“灵峰揖秀”漆砂砚(扬州漆器厂)
这些器物的背后
是八千年漆艺的深厚积淀
是“天人合一”的智慧
更是一丝不苟的匠心
如何读懂这份极致的东方浪漫?
不妨从一次观展开始
央视新闻《文博日历2026》
现已开售
快带上这个“国宝电子导游”
和“博物馆活页手账”
开启专属于你的2026年吧
点击图片,“马”上拥有
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毕磊文案丨孙煜祁视觉丨李承章审校丨尹惠仙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特别鸣谢丨南京博物院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