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吴南轩)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法官、检察官、律师答疑解惑,心里一下就亮堂了!”刚结束法律咨询的吴中区城南街道居民陆女士连连点赞。这一变化,源于吴中区人大常委会推行的“三官一律一员”进人大代表“家站点”机制。今年,城南街道积极实践,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下沉基层,将法治服务直达群众“家门口”,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精准对接,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面对基层常见的邻里矛盾、权益保护、劳动维权等诉求,城南街道通过精准调研,梳理“需求清单”,对应“三官一律一员”的专业特长制定“服务清单”,从“群众需要什么”出发,变“被动接诊”为“主动问诊”,确保服务精准对接民生痛点。
服务过程注重实效与闭环。采用“主题宣讲+互动答疑+个案分析”模式,以生动案例普及法律常识;同时建立“受理—转办—反馈”机制,对复杂问题通过“吴中数字人大”平台等渠道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以人大代表“家站点”为支点,有效整合各界资源,打造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于一体的前沿阵地。通过固定活动时段,使其成为矛盾化解的“前哨站”、法治宣传的“主阵地”、民意汇聚的“连心桥”。
多元共治,绘就基层善治“暖心图景”。活动中,“三官一律一员”围绕“邻里纠纷化解”“老年人防诈骗”“劳动用工维权”等热点主题,开展针对性普法。法官解读《民法典》,检察官剖析养老诈骗案例,警官开展安全警示,律师与调解员提供实操指导。
面对群众提出的物业交接、安置房办证、工资追偿等具体问题,专业团队逐一回应,提供面对面释法、点对点指导。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纠纷明确路径,政策咨询对接部门,风险隐患提前干预,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依法化解”。
针对跨领域、多主体的复杂矛盾,街道建立“三官一律一员+人大代表+社区网格”联动机制。今年7月,玫瑰久久小区新老物业交接纠纷,正是通过“法官释法+代表协调+社区见证”模式得以快速平稳解决。
随着“三官一律一员”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工作不断深入,已累计为辖区居民提供咨询20余次,成功化解纠纷10余起,推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渐成风尚。通过机制化联动,司法、执法与法律服务等专业资源在基层实现了高效协同,人大代表的“纽带”作用与专业力量的“智库”功能相得益彰,共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共同答好了一份提升治理效能的“治理卷”和凝聚民心的“信任卷”。
“三官一律一员”进人大代表“家站点”,是城南街道推动法治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优化机制、拓展领域、增加频次,推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真正把“家站点”打造成群众身边的“暖心站”“解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