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王文郁
近日,记者在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暨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揭牌活动现场了解到,此次运营中心落户沈阳市铁西区老工业基地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不仅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智”动力,更为全国输变电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知识产权支撑,标志着我国输变电装备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运营迈入新阶段。
夯实知识产权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作为东北振兴核心引擎的沈阳,近年来一直以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巍表示,今年通过开展100家基层市场监管所与100家重点企业结对包保活动,精准破解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痛点、难点问题,为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筑牢服务根基。结对包保也是对提升基层市场监管所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和培养一批懂监管、会服务的优秀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双重赋能。
沈阳市铁西区依托知识产权“双百双促”助企赋能专项行动,凭借中国工业重镇的深厚底蕴与雄厚产业基础,深耕输变电装备领域打造区域优势支柱产业,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依托龙头企业联合20家上下游企业,成立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在特高压直流套管等“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铁西区在为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上提供的有力支撑。”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相中对记者说,作为沈阳市输变电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牵头单位,公司积极发挥纽带作用,推动联盟成员企业共同成长,借助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五大举措重塑优势
据了解,铁西区围绕运营中心谋划实施五大重点举措:聚焦企业创新需求,强化知识产权全流程运营服务;以该运营中心为纽带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专利变产品高效落地;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防控,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打造产业知名品牌,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铁西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思思对记者说,运营中心的落户既是对铁西区营商环境、创新生态的权威认可,更是铁西区以知识产权护航发展、以制度创新重塑优势的新起点。
一些中小微企业在技术攻关与专利运营中,常面临资源不足难题。对此,运营中心将构建集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导航评议、转移转化、质押融资、供需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体系。以运营中心为平台的同时,还将创新“平台+联盟+数据系统”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专业服务辐射至全国输变电装备产业。
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活动现场,运营中心与沈阳市输变电产业联盟正式签约。本次签约不仅有助于发挥运营中心助推器和服务员作用,也为输变电装备产业创新与企业成长注入新动能。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营服务部部长师帅就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助力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作政策解读,并向与会企业界代表推介运营中心提供的专利预审、备案咨询、快速维权、人民调解、海外维权、公共服务等服务。
参与此次揭牌活动的重点企业代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同志在当天召开的圆桌会议上,共商合力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助力高质量发展。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利用运营中心资源优势可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知识产权维权路径更加明晰可节省维权时间,这些服务都是创新型企业希望得到的。
目前,铁西区共有300余家创新主体拥有专利,10家企业斩获19项中国专利奖,21家企业荣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转让、许可500余次,成功培育20件专利密集型产品;通过常态化银企对接,累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1笔……陈思思表示,这些数字折射出铁西区将知识产权工作刻入发展基因,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创新沃土,推动知识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助力制度优势激活产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