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增绿”“减排”守护蓝天

  本报记者 骆倩雯

  顺义区李桥镇任李路附近一处厂区内,上百辆新能源物流车整装待发,干净整洁的车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您看我们的‘零排放车队’,100%都是电动新能源车,开到哪儿都干干净净!”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顺义场站负责人张硕颇为自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在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过程中,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北京创新使用“含绿量”评价体系,将绿色指标渗透到了各项污染源头控制中,通过“增绿”实现“减排”。

  “零排放车队”承担着城市居民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每天将新鲜的蔬菜瓜果按时按点运送到指定地点。“我们的车辆在运行时非常安静,无论是到仓库还是社区,都不用担心噪音扰民的问题,司机的工作环境也更加干净和舒适。”张硕说,新能源车运行之后,相比之前使用油车,总使用成本下降10%至30%,车辆在保养上也更加省钱、省事。车辆配备的智能运营系统能实时规划最优配送路线、智能推荐充电时机,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购置新能源车辆,组建“零排放车队”,不仅让企业享受到了北京市老旧货车更新的补贴政策,还实现了节能降碳目标。车队1000余辆纯电动物流车,截至2024年减少的碳排放已经达到2100吨。

  “我们开零排放物流车的司机都特别自豪,觉得自己运送的物资是‘绿色’的,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北京的蓝天做贡献。”张硕说,目前“零排放车队”已成为行业样板,越来越多的人来企业参观学习后考虑转型,企业也在用实际行动推动行业绿色升级。

  移动源“控绿”,固定源治污更不能落下。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治理和绿色绩效评价,北京在一步步助力企业从达标排放到提级创绿转变。今年前10个月,北京新增绿色企业1000余家,绿色企业比率升至35.7%。

  小米汽车北京工厂今年被正式评为北京市绿色标杆企业,而且是最高一级的“深绿”企业。从水性涂料到光伏电站,从无废工艺到智能质检,小米汽车工厂用科技把“绿色制造”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在最忙碌的涂装车间里,无数个机械臂正紧锣密鼓地给车身喷漆。人站在门口,也闻不到刺鼻的油漆味。原来,小米汽车北京工厂打造的干式喷漆房加上三室RTO直燃技术,让喷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近99%都被高温分解掉,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效率极高。

  另外,工厂屋顶的光伏发电站,23.4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能达到1640万度,能够满足工厂15%的生产用电,而且可减排近一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4万棵树一年的吸收量。

  为了让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多一些“含绿量”,控制城市面源的污染精细到了每一个项目和每一条道路。近几年来,北京大力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将扬尘、噪声“锁”在密闭区域内,实现防尘降噪90%以上,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基坑气膜23个;每月对1900多条道路、550多个工地场站出入口两侧各100米开展道路扬尘负荷走航监测,及时推送结果并督促整改。今年前10月,全市道路扬尘负荷同比下降16.3%。

  绿色,是首都发展的底色,“增绿”“减排”让这一底色更加亮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表示,今后五年,北京将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聚焦绿色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美丽示范、现代治理等重要方面,将美丽建设融入生产生活,让天蓝、水清、土净、生态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的“外在美”更加可感可及,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美”更加底蕴深厚,让全社会共治共享、全民共识广泛凝聚的“精神美”更加深入人心,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北京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增绿”“减排”守护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