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重温民乐经典 彰显艺术传承

转自:贵州日报

音乐会演出现场。

11月14日,“多彩交响”贵州省民族乐团2025—2026音乐季“致敬大师——彭修文作品音乐会”在贵州省北京路大剧院奏响。音乐会以经典为核、以敬意为题,精彩演绎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奠基人彭修文先生的6首经典曲目,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传承。

中国的民族器乐流传数千年,但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出现在世人面前不过百年历史。中国民族管弦乐百年历史中,公认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之父”的彭修文先生,毫无疑问是里程碑式的人物。据介绍,彭修文(1931-1996)自上世纪40年代开启民族音乐艺术生涯,先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乐队担任演奏,后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创建并定型了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大声部为基础的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模式,这一模式至今仍是海内外华乐团的范本;积极推动民族乐器的标准化与改革,使其更适应大型乐团的合奏需求,指挥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将中国民乐推向了世界。简言之,彭修文先生集指挥、作曲、演奏等于一身,一生创作、改编了四百余首作品,这些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备交响乐的宏伟气势,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音乐会以一首热烈欢快的锣鼓曲《丰收锣鼓》拉开了演出的帷幕,亢奋强烈的节奏同优美的抒情旋律形成了鲜明对比,描绘出一幅田野丰收的景象。随后上演的《月儿高》笙歌飘飘、亦真亦幻,原曲是由二胡、琵琶、三弦、筝四种乐器演奏的合奏曲,最早见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蒙古族文人容斋所编的《弦索备考》,彭修文改编的版本保留了原曲“海岛冰轮”等9个核心段落,以乐队整体思维创作,音响色彩丰富。《幻想曲:秦·兵马俑》将观众带回到烽火不休的秦朝:以鼓声、号角声展现大军行进,用唢呐彰显军队整肃,用胡琴凸显仪仗气派,曲目最终在朔风雪花、悲壮苍凉的氛围中结束。《瑶族舞曲》音乐优美动听、音色多变,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改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合编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保留原曲素材与风格,突出民族乐器音色,充分发挥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声势。彭修文改编的《二泉映月》保留了原曲变奏核心,以乐队弦乐铺垫泉水清冷感、低音乐器强化命运沉重感,通过民族管弦乐的丰富层次烘托了二胡独奏,深化了盲艺人阿炳的情感表达。《乱云飞》则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中的著名唱段改编而成,表现了主人公柯香在情势紧急的关头,从容镇定、克敌制胜的英雄本色,把悲痛、哀怨、焦虑、疑惑、愤恨、思索、决断这七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经典永流传,民乐正青春。此次演出是“多彩交响”贵州省民族乐团2025—2026音乐季活动之一。从今年9月至明年7月,音乐季将立足“民族音乐大省”禀赋,以国乐为载体,以“多彩交响”为核心理念,上演10套季内大型曲目以及数十场室内国乐演出、艺术讲座、原野音乐会、国乐嘉年华等精彩活动,让传统民族音乐火起来。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文 贵州省民族乐团/供图

(《重温民乐经典 彰显艺术传承》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重温民乐经典 彰显艺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