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名人辈出、文化灿烂,海宁黄湾文脉流转千年

转自:嘉兴日报

  干宝

  张九成

  何孝章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鲁彩虹 图片由海宁市黄湾镇提供

  海宁市黄湾镇,一个被人文之光照耀的江南小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东晋志怪小说鼻祖、《搜神记》作者干宝,到南宋状元、大儒张九成,再到革命烈士何孝章,在中华民族璀璨的人文史上,他们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名人文化是滋养乡村的瑰宝,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指引下,黄湾镇一大批名人的故事被挖掘、整理出来,一位位名人、一个个故事,仿佛跨越了千年的变迁,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文脉流转千年,在名人文化的熏陶下,黄湾镇的乡村文明也正变得越来越有内涵和韵味。

  志怪小说鼻祖干宝与黄湾的不解之缘

  干宝(282—351),字令升,河南省新蔡县人。他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

  据史料记载,公元307年,干宝开始担任盐官镇(当时名“盐官州”)别驾一职。公元310年,干宝的父亲去世后,干宝举家搬迁到今天的黄湾镇五丰村(当时名“盐官灵泉乡”),开始为父亲守孝。

  公元313年,干宝被征召为著作郎。两年后,干宝因参与平定当时的杜弢之乱有功,朝廷赏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干宝开始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晋纪》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53年,共30卷。该书文字简略婉约,工于叙事,且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干宝所著《晋纪》是编年体史书中的佼佼者。公元324年,干宝因家庭贫困,向朝廷请求担任今浙江绍兴(当时名“山阴”)县令,次年,升职成为今广西桂林(当时名“始安”)太守。

  公元326年,干宝的母亲桓氏去世,安葬于如今的黄湾镇,干宝便辞官为母守孝。公元329年,干宝守丧期满后回朝。公元351年秋天,69岁的干宝去世,葬于黄湾镇五丰村。

  干宝在黄湾镇五丰村为父母服丧守孝期间,仍勤耕不辍,其许多著作就是在服丧期间所写。

  海宁史上唯一状元张九成曾在黄湾潜心研学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又号横浦居士,祖先河北涿州(当时名“涿郡范阳”)人,至其祖父时定居海宁盐官(当时名“杭州盐官”)。1132年,张九成殿试成为状元,后历任镇东军签判、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经筵侍讲等职。

  张九成是海宁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是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家,他还与岳飞、秦桧同朝为官。张九成为官勤政为民、刚正不阿,主张抗金,不附权贵,为秦桧所忌,因此仕途坎坷,曾四次辞官、多次被贬。他为学同样刻苦律己、勤学善思,一生苦读圣贤之书,将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张九成与黄湾镇的结缘是在高中状元之前,还与志怪小说鼻祖干宝有着莫大的关系。

  干宝逝世后,他居住的宅子被六世孙干朴捐宅为寺,名为真如寺。高中状元之前,张九成在真如寺结识了方丈,两人谈经论文,成为至交。之后,张九成在真如寺潜心研学,寺内有张九成读书学堂(读书台),后被人称为“无垢书台”,曾经是海宁知名的“海昌八景”之一。

  张九成便是在黄湾镇五丰村这个灵气之地品读圣贤之书、追寻圣人之道的。张九成高中状元后,五丰村这片土地又多了一份状元之光和人文气韵,元、明、清代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并留下了咏张九成的诗作。

  公元1159年,张九成病逝于海宁,终年68岁。1225年,张九成被追赠为太师,封崇国公,谥号“文忠”。

  革命烈士何孝章从黄湾出发奔赴救国之路

  何孝章(1908—1943),又名贺千秋、何新余、何新斋,化名何绍章、罗天秀,1908年出生于黄湾镇大临村。

  何孝章幼年聪明伶俐,且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后在家自修,写得一手好字,后来,他跟随家兄何明斋到上海惠灵中学读书。1924年,何孝章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同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该馆团支部书记。

  1925年,上海邮务工会发起大罢工,商务印书馆积极响应,何孝章接受党组织的指示,前去丝织厂、香烟厂发动工人的罢工斗争。这次大罢工的斗争影响全国,载入了中国工人运动史册。

  1926年,何孝章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至1929年之间,何孝章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曾3次不幸被捕、3次获释。

  抗战爆发后,何孝章奔走各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其间,他创办读书会,出版进步刊物《浙江潮》,组织参与浙江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发动群众抗日。

  皖南事变后,1941年6月,何孝章领导了浙西宁东的武装兵变。这次暴动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气焰,在浙西山区播下了武装斗争的革命火种。

  1942年10月,党组织派何孝章到浙西开展反“清乡”斗争,10月26日晚上,由于敌特告密,何孝章被“忠义救国军”第一别动队逮捕。入狱后,何孝章面对敌人的酷刑坚强不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943年7月,何孝章被“忠义救国军”杀害在安徽省广德县东山寺的西山湾,时年仅35岁。

  名人文化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乡村振兴方兴未艾,黄湾镇在充分挖掘本地名人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悠久的传统文化滋养现代文明,积极打造“诗与远方”的精神家园。

  其中,五丰村通过发掘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干宝和宋代状元张九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大临村则通过弘扬何孝章烈士凛然浩荡的革命精神,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革命底色;黄湾村在记忆馆建设中,专门开辟了科普作家贾祖璋人文馆,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科学求实的精神力量。

  此外,还有以地易书的马思赞,热心修桥铺路的沈彦聪、沈武父子俩,抗倭勇士沈懋敬、马骖、项东冈、周应桢等,曾经在黄湾生活过的一位位历史名人志士,不仅成为了黄湾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印记,也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名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诗画黄湾 和美乡村”正从梦想变成现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名人辈出、文化灿烂,海宁黄湾文脉流转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