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沈 婷 通讯员 盖晓燕
本报讯 “我记得很早以前,打开水龙头出水会有忽大忽小的情况,现在不仅水质更干净了,水压和供水也更稳定了。”2月22日,在嘉兴市贯泾港水厂开放日活动现场,市民陈媛媛不禁感慨,“亲眼看到原水变成清泉,知道很多指标都优于国标,喝水更放心了。”
每个月的22日,是嘉源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的水厂开放日。恰逢周末,20名预约市民齐聚嘉兴贯泾港水厂,大家满怀期待,共同探寻“自来水诞生记”。
“妈妈快看,这水干净得可以看到水底下的管子!”站在水厂沉淀池的参观通道上,幼儿园大班的睿睿踮脚紧贴护栏,小脸写满惊奇。家长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原水经过生物预处理池、沉淀池、臭氧活性炭、砂滤池、膜处理等多重“关卡”后,变得清澈透亮的全过程。
“大家来看屏幕上的水质数据,影响水质的因素包括浊度、色度、氨、高锰酸盐指数等。其实,目前的出厂水质已经优于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贯泾港水厂厂长沈东春指着参观通道尽头的大屏幕,向市民们耐心讲解。
随后,市民们又来到了极具现代感的纳滤膜处理车间。车间内,一排耸立的大型不锈钢罐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不锈钢罐的上层空间有序地堆放着一个个圆柱体构成的大型器械,这些器械持续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正有序地运转着。
“现在看到的这些圆柱体,就是我们所说的纳滤膜,这个工艺相当于给我们经过多次处理的原水,再安排一个大型的净水器,把水过滤得更加干净。”据水厂讲解员万陆涛介绍,该纳滤膜车间是嘉兴市区分质供水工程——现状水厂工艺提升改造项目的核心单体之一,采用国际先进的纳滤膜处理工艺,自2023年1月全面运行,有效提高了制水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嘉兴饮用水水质。
“原来我们喝的水要经过这么多道‘关卡’!”市民们不禁感叹。
近年来,嘉兴市本级通过五水共治、水生态修复、生态湿地保护等,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同时,嘉源集团持续抓好石臼漾、贯泾港两大水源生态湿地运行管理,改善水厂水源水质,经两大湿地净化的出水指标常年稳定在Ⅲ类水,部分指标达到Ⅱ类和Ι类水指标。
同时,嘉源集团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通过从源头到龙头的系列工程措施,实现从“合格水”到“优质水”的跃升。目前,自来水供水水源、水厂工艺有力提升,市本级近96%的干管材质均已是优质管材,管网漏损控制在5%以内,步入国内领先行列,自来水中电导率、硬度、硫酸盐等影响口感的综合指标明显优化,居民用水体验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你别说,尝尝看还有点回甘呢!”在参观大厅内,带着孩子参观的董女士,喝下了一杯经过重重处理的直饮水,连连发出感慨。
如今,像水厂开放日这样的科普场景已成常态。自来水公司组织水厂开放日活动,通过“嘉兴供水”平台邀请市民参观水厂,了解制水工艺和流程,让市民“零距离”体验制水过程及出水水质,获得了不少市民的好评。
而除了水厂开放日活动,来自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红小二志愿服务队,持续将供水服务搬进社区、搬进村委,与用户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帮助用户解决用水方面的难题,同时进行水质宣传普及。“水费账单怎么看?”“冬季我家水表应该怎么保暖?”面对各种提问,志愿者们边记录、边耐心回答大家的提问,帮助解决居民用水“烦心”事。
让居民惊喜的还有“水质侦探”上门服务。嘉源集团持续开展上门免费水质检测服务,帮助市民了解家中水质状况,同时进行水质宣传和用水知识普及。据统计,去年该集团已经为176户居民进行了户内水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