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比电梯冲顶更惊心动魄的是什么

  □伍里川

  2月18日晚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昆明广场中央B区4栋的电梯疑因故障冲顶,导致59岁的业主韦某不幸身亡。当地市监局已调取了电梯的维保记录,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小区物业称,事发后,要求维保公司对所有电梯进行检修检测。公众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给出权威调查报告,告知事故成因,抚慰人心。

  电梯出故障,导致人员被困、受伤,偶有发生,但此次事故的过程和烈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据报道,该业主乘坐电梯时,“电梯失控仿佛过山车,猛然间从17楼疾速坠落到负2楼,紧接着又猛冲至33楼。”韦某头部遭受重创后出血,不幸当场身亡。新闻中的这一描述令人惊心不已。此后,“电梯冲顶”一词成为热门词条广为传播。

  其实,“电梯冲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21年5月23日晚,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安康金海湾二期小区一电梯从1层加速撞向30层楼顶,致电梯内乘员1人死亡。2020年12月4日晚,合肥市蜀山区华府骏苑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冲顶事件,造成一名乘客受伤。

  电梯绝不会无缘无故变成“过山车”,电梯带病运行,是多起类似事故的共因。例如,针对湛江电梯冲顶事故,电梯安检专家表示,电梯制动器拉杆断裂,电梯上方向超速限制保护存在缺陷。这一细节,更让人惊心动魄。

  昆明电梯冲顶事故涉事电梯是否存在相似情况,有待调查,自不待言。但极不正常的运行状况,指向何处问题,可以想见。查阅资料可知,该小区为2014年左右建成。电梯使用十年多一点,就出现如此惨剧,不能不让人为一些小区的电梯安全问题捏把汗。

  眼下,各地小区遍布高层建筑,人们对电梯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电梯质量和管理水准,关乎生命安全,关乎幸福指数。绝不可掉以轻心、敷衍塞责,否则极易将生命财产推向危境。湛江电梯冲顶事故中,乘梯人已经发现危险状况,并且设法求救,但依然难以阻止电梯遽然失控冲顶,如果维保系统能秉持起码责任,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何至于此?

  令人不安的是,现实中,电梯质量问题、维保问题频频出现。2024年11月,南国早报报道,南宁市锦悦江南小区的业主反映,几个月来,该小区12部电梯中就有7部出现钢丝绳断股、断丝,其中有的电梯维保几天又出现故障。不到3年,故障上百次,这样的电梯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与此同时,电梯维保乱象也冲击公众敏感心理。2023年4月,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披露,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管局根据智慧监管系统预警提示,对某公司负责维保的3部酒店电梯检查发现,其涉嫌存在电梯维保记录造假的违法行为。1名维保人员,不到40分钟就完成了3部电梯的半月维保业务,时间明显不合理。现实中,由于电梯质量与维保管理水平常常纠葛不清,非专业人士也难以辨析电梯故障频发的根源,因而扯皮、推诿现象也屡屡发生。

  此外,由于某些维保单位资质欠缺、维保违规转包,出现“纸面维保”也就不奇怪了。

  这一现状必须尽快改变。一方面,应当从生产、采购源头加强电梯质量管控,防止质量低劣电梯进入公共空间;另一方面,电梯维保水平、日常监管力度亟待提升,及时发现和消解故障。

  打破抽查式、运动式监管模式,创新管理思维,深化监管成效,迫在眉睫。一些城市试点的“电梯身份证”系统、“电梯养老保险”,收到良好成效,很有推广价值。事实说明,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尽快建立和完善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引入社会监督力量,让实时维保记录和故障历史公开透明、有据可查,让电梯维保体系层层负责、避免“空转”,这是杜绝恶性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一些早期商品房的电梯使用已有年头,个别甚至存在“超期服役”情形。跟进关注此类商品房电梯老化问题,及时破解难点和痛点,让群众乘坐电梯更安心,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比电梯冲顶更惊心动魄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