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DeepSeek问诊……医生的天塌了?

转自:团结报

  □李 筱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近日,一位医学博主的帖子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关于“DeepSeek问诊”的讨论热潮。

  随着DeepSeek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与日俱增,用户也在不断解锁其更新奇的使用场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把它当作自己的“私人医生”,借助它解读检查报告、诊断病情,甚至开具药方。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D医生”真的要取代人类医生了吗?一时间,AI问诊的合理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不可否认,AI问诊确实展现出许多优势。在就诊效率方面,患者只需输入自身症状等相关信息,AI就能够迅速理解并在极短时间内给出初步诊断建议;从准确性层面来看,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构建的AI医生,其诊断过程严格遵循既定模型和规则,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然而,AI问诊并非无懈可击,远称不上绝对“权威”。无论是像DeepSeek这类人工智能大模型,还是物联网医疗平台所搭载的AI问诊系统,它们获取信息的准确性严重依赖于患者的描述。如果患者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那么最终输出的诊断结果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

  不仅如此,AI问诊的适用场景也比较有限,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急诊等场景下,AI难以发挥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除了疾病诊断与治疗,医生能够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流淌于人类之间的情感互动,是AI无法实现的。

  事实上,如今不少医院已经接入了DeepSeek,承担了专家临床科研助理、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角色。但最后的决策依旧需要取决于医生的判断。

  医疗不只是“技术活”,人类的身体也等同于机器。作为辅助工具,AI在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病历分析等非核心医疗环节将提升医生的效率,解放医生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能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开展医学研究当中,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DeepSeek问诊……医生的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