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瑾
金融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加码。近日,围绕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中国银行、人保集团密切合作,研究形成了共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这是首次跨领域金融机构共同提出金融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据悉,该方案创新通过“银行+保险”,形成“金融+航运”合力,立足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金融企业的特色优势,围绕“服务航运安全、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绿色转型”三个方面细化明确了29项具体举措,涵盖整个航运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力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助力上海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金融支持航运发展力度,上海市委金融办会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中央在沪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金融基础设施等,主要从航运衍生品、航运保险、航运跨境资金结算、航运融资等领域,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能级,并取得显著成效。
航运金融衍生品领域,2023年8月18日首次推出航运指数期货,填补了中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上市以来成交量远超境外4家期货交易所。截至2024年底,该指数期货累计成交4669.22万手,总成交金额超3.98万亿元。
航运保险领域,印发《关于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建设高水平航运保险市场体系、促进高质量航运保险市场治理、营造高层次航运保险营商环境、塑造高能级上海航运保险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对打造上海航运保险中心作出部署;依托再保险“国际版”,加强航运再保险集聚发展并完善相关产业链条。
航运跨境资金结算领域,持续推动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发布《国际船舶管理自由贸易账户服务方案》,以便利化服务促进形成国际船舶管理等与航运相关业务集聚,并明确了外籍海员薪酬服务方案。支持浦东新区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开展针对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向符合条件的航运企业、船舶管理企业提供包括结算、汇兑、融资以及跨境资金池在内的全流程适配国际航运特点的金融便利化服务。2024年全年,在沪重点航运企业跨境人民币收支241亿元,继续保持增长。
航运融资领域,大力发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含金融租赁)设立专业子公司和特殊项目公司(以下简称SPV)。2024年,临港新片区新设SPV共21家,其中飞机、船舶共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