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是稳外贸、扩内需的重要抓手。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有关工作。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可圈可点。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对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有重要积极意义。
新华国研经济学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部指出,过去,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这些领域占据了服务贸易总额的绝大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快速发展,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这种结构变化反映了中国服务贸易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未来,随着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突破,服务贸易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占比将持续提升。
会议指出,要着力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
此前,据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透露,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工作优化提升,其中就涉及“扩大重点领域自主开放。加强与各部门协同,在电信服务、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推出更多自主开放措施,并且优先在试点省市进行实施,赋予试点新内容、新任务”。
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方面,本次会议指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完善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养老托育、数字消费等领域标准。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办法,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充分利用市场力量,进一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服务消费的权重在不断上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这些均与服务消费相关。比较而言,2023年提的是“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2022年提的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可以看出,服务消费在稳消费政策中的权重在不断提升。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认为,通过发展服务消费,可以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带来更直接的收入增长和消费改善,这在春节期间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当前的经济现实,从更长远视角来看,我国政策体系应逐渐从重视投资和生产转向重视消费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