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后,多地医院肛肠科迎来 “旺季”。
“节后第一天住院病房就都收满了,现在已经预约到1个月以后才有床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的73张住院病房在正月初九就已全部住满,部分患者甚至得住到别的科室,这样的场景在多地医院不断上演。
是什么 “引爆” 了肛肠科就诊潮?
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看似平常的改变,却在不经意间成为肛肠疾病的 “导火索”。
“吃得多、喝得多、睡得少,是导致不少患者发病的主要诱因。”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郑伯安总结,春节期间聚会活动增加,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量,同时熬夜、作息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饮食“膨胀”,肠道“失控”
伴随暴饮暴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加上缺乏运动,很容易引起大便干结,这时候再加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喝酒刺激肛门周围局部组织,导致黏膜下血管过度充血,肛周疾病或者其他肠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久坐不动,肠道“罢工”
打麻将、看电视、喝茶、嗑瓜子是老少群体都爱的,一坐一下午。长时间坐着,肛门局部受压会引起血管的扩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丛扩张、迂曲,最终形成痔疮。
此外,久坐还会影响肠道蠕动,造成排便不规律,更是进一步加重肛肠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息紊乱,免疫“崩塌”
熬夜打乱生物钟,身体各脏器出现功能性紊乱,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让肛肠疾病有机可乘。
肛肠问题都有哪些“难言之隐”?
1
肛周疼痛
肛周红肿疼痛多见于肛周脓肿、肛瘘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不能自愈,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2
便血
痔疮、肠息肉、直肠癌等肛肠疾病会有出血的症状出现,长期或大量出血甚至会引发贫血。
3
肛门坠胀
直肠脱垂、内痔脱出、直肠息肉脱出等也会引起肛门坠胀,这些疾病久拖不治会诱发肛周组织感染,使病情加重。
4
肛门瘙痒
肛周湿疹、肛周细菌感染等都可能引起肛门瘙痒,瘙痒长期不治还有蔓延到会阴及阴唇的风险,同时患者不断抓挠还能引起肛周溃疡。
5
排便异常
排便异常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大便不成形、便秘等症状,需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粘液便,这可能是早期肠癌的信号。
肛肠健康“自救指南”,建议收藏!
保持肛周清洁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或坐浴,以避免细菌滋生,也可以使用卫生湿巾,但也要避免过度擦拭。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避免长时间坐着或长时间站立。推荐每天30分钟左右的户外慢跑。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
养成排便好习惯
定时排便,养成“排便生物钟”。上厕所不要玩手机、勿久蹲、每次解便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如有便意,需及时如厕排便,不能养成憋便的坏习惯。在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避免增加肛门负担。
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综合自健康西城、广州日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聚焦
春季预防两大类传染病
当下正值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这个时节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的时期。这阶段流行的传染病最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流行季的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另一类就是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消化道传染病。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出现症状这样处理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介绍,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腹泻、呕吐等症状比较常见。预防这些疾病,首先是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起。
首先,洗手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其次,食物要充分烹熟,生食蔬果要彻底清洗干净。还有,春季常见胃肠性感冒,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先多喝水、清淡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多潘立酮控制呕吐,小檗碱或益生菌控制腹泻的症状,但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尤其是出现发热、腹痛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75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