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对外开放又迈出坚实一步!
2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降低港澳金融机构入股内地保险公司门槛,是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开放的关键步骤,旨在增强内地险企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同时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为大湾区注入新活力,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引入资金与经验
记者了解到,2024年10月,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关于修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其中对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资质要求作出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金融监管总局对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自2025年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
本次调整之后,港澳金融机构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财务状况良好稳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二是国际评级机构最近3年对其长期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三是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四是符合所在地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告诉记者,适当降低香港和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的门槛,一方面有利于加速促成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布局境内保险市场,部分缓解当前保险行业资本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进成熟保险市场的产品和经验,以丰富内地市场的产品供给和提升境内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香港和澳门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头部公司的体量较大,但数量较多的中小公司普遍规模不大,因此很多不满足总资产二十亿美元的标准。”周瑾指出,此次降低准入门槛后,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也可以参与投资境内的保险公司股权。
放眼全球保险市场,香港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瑞士再保险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保险密度为8769美元/人,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而同期内地的保险密度仅为508美元/人。
近年来,内地居民“打飞的”赴港投保也掀起热潮。香港保监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46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增保单保费的27.6%。就单季度而言,去年第三季度内地访客新增保单保费规模为169亿港元,同比增长12.7%。
向港澳更高水平开放
事实上,这一举措酝酿已有多时。
去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率团赴香港、澳门访问。其间,李云泽在第十七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在CEPA(即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不断推进向港澳更高水平开放。
其中一项具体举措,就是提升内地银行业保险业对港澳的开放水平。包括:支持进一步扩大港澳银行内地分行的业务范围,积极探索研究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等业务;按照内外一致原则,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机构参股内地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已于2月20日发布《关于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样也是从今年3月1日起,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将被允许开办外币银行卡业务以及面向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银行卡业务。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这一举措将为内地金融市场带来更多元化的银行卡产品和服务,也是港澳拓展内地市场的一个良机,将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提升银行卡业务整体服务水平。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上述通知的适用对象是港澳银行在内地设立的分行,目的在于让没有在内地注册成立法人机构的分行级机构也能方便地开办银行卡业务。
“这将进一步深化内地和港澳金融合作,支持港澳银行内地分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董希淼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可以直接开立境外银行卡,上述业务限于在境内开立的银行卡,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并没有放松。
亦有外资银行人士指出,本次政策主要涉及的港澳银行内地分行,暂时还不能通办港澳业务。内地居民存进去的资金,仍属于在内地的资金,并没有跨境。相关业务同时受到港澳,以及内地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
记者:王莹
文字编辑:姚惠
版面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中央一号文件大选后,欧洲“火车头”驶向何方?被动投资浪潮袭来DeepSeek杀入金融科技圈围猎英特尔iPhone 16e是拯救者还是“试验品”?汽车老将刘卫东的 “双面人生”格力专卖店改叫“董明珠健康家”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