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小学生在美术课上的缤纷作品,被精心展陈在了一场艺术展里,更令他们惊喜的是,这场“小而美”的展览,竟然开在了“高大上”的上海书城!新学期伊始,
走进书城6楼,很容易就被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艺术作品所吸引:一年级萌娃在创意福字中写满了“童趣新春”;二年级孩子用剪纸作品表达中华纹饰之美;在博物馆课程中大开眼界的三年级学生,把“赞我中华”之情融进了扎染艺术与绘本笔记;四年级学生则用水墨描摹了上海之美;版画、剪纸、数字画;五年级学生表达新年祝福的方式风格迥异……
展出的500多件艺术作品,有的稚拙质朴,有的细腻精巧。在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视角下,有对古老传说的奇妙演绎,有对传统佳节的温馨描绘,更有对历史文化的遐想与理解。
一场学生艺术展的背后,蕴含的是艺术教育与五育融合的探索与积淀。校长卢雨介绍,曹光彪小学的这条“寻美之路”已坚持走了十年。2015年,学校就着手打造了博物馆课程,利用区位优势,师生步行10分钟,把美术课搬到了上海博物馆,“每周五的‘快乐活动日’,老师都会和孩子一同走进场馆,挖掘‘近水楼台’背后的人文传统教育内涵。”
这样的尝试,为美术组的老师打开了一扇窗。他们紧扣学科目标,重构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主题式项目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场馆、书本及网站等资源中,探寻中华艺术之美。多年来,探索的印记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里——他们带回家的美术作业,常常能“惊艳”到家长:在形式多样又别具巧思的作业里,自己的孩子正在感悟美、表达美、创造美。
如何将孩子们原汁原味的课堂作业“作品化”,并在上海书城呈现出一场近乎专业级别的艺术展览?卢雨把成果归功于教联体的多方“给力”:“源自校级家委会的好点子,社区共建单位上海书城的欣然支持,专业策展团队的加入,学校美术教师的日常积累……这一切汇聚到一起,便很自然地成就了这场属于孩子们的艺术展。”学校在美育上的探索还将持续,她希望激发更多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从而将这份自信延伸到其他学科。
学生艺术展的成功举办,也给了美术老师满满的获得感。2月26日下午,黄浦的一场区级美术教研活动就选择在“寻美乐创”学生艺术展现场召开,这也让区级学科带头人、曹光彪小学美术教师李颖感觉“回到主场”:在学生作品的映衬下,和全区美术教育同仁们围坐在一道,分享探讨艺术教育的探索与成果。
据悉,曹光彪小学“寻美乐创”学生艺术展将在上海书城6楼展出至3月7日。
记者 / 王菁
编辑 / 宗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