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成國際資產管理)
非瘟之后,猪价经历了两轮小周期。目前处在第二轮小周期的下行期。研究员判断26年春天猪价将会重回上涨,对股价来说,应该把握今年清明节前后猪价大幅下跌,带来由能繁母猪去化预期引发的股价上行窗口。对于股价上行幅度要边走边看,核心在于25年下半年是否会有疫病存在(即使轻微的疫病也可以)。如果有疫病(30%概率),股价为翻倍行情;如果没有疫病(70%概率),个股股价涨幅可能在30%左右。但整体来看,行业的上行窗口值得把握。
1
非洲猪瘟以来猪周期复盘
19年开始的非洲猪瘟,带来生猪养殖企业的超额利润。同时,行业在20-22年行情高位期间迅速资本化,在债券和权益市场获得大量资金后,在周期高点投入了巨额资本开支,形成了超量的冗余产能,截至当前还没有消化完成。
在供给整体过量的情形下,由于猪不存在需求逻辑(实际全国生猪需求量很难大幅上涨,主要是牛肉等其他蛋白质摄入量占比在提升),在猪价上升至阶段性高点后,总有供给可以快速的释放出来,打压猪价,让全行业亏损。结果是,尽管猪价还是会阶段性的有波动,但对猪价观点更多是逢高空。整个猪价走出了旗形型整理形态:高点越来越低,低点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出牛短熊长的态势。
目前猪价震荡在14-14.5元/kg的区间,是24年春天开始的猪周期的下行期(猪价从24年春天涨到了9月,最高到22元/kg附近,然后迅速下行),是下行中继至震荡磨底的阶段。
图:猪价的旗形整理形态
但说回来,旗形整理总会选择一个方向突破,商品价格也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成本线附近。对于股价来说,又与猪价预期最为相关。因此当前节点研究猪周期,无非是判断下一轮猪价的上行什么时候来,幅度有多大,时间会持续多长。
什么样的周期才算股价的大周期?回顾过去几次猪价上涨:
22猪价最高翻倍(12-25),猪价上行期只有5个月。牧原涨了40%、温氏涨了80%、中粮家佳康涨了80%
23年下半年猪价涨了30%(14-18),猪价上行期只有两个月。彼时市场比较悲观周期可能不存在了。牧原、温氏、中粮等涨幅只有15%,很快又跌了下去。
24年猪价最高涨了70%(13-22),猪价上行期只有4个月。牧原涨了40%、温氏涨了30%、中粮家佳康涨了35%
可以说,猪价最好要能翻倍,养殖公司才能有比较大的机会。也就是说,下轮猪价需要突破5年以来的旗形整理态势,才意味着猪价的大机会。前提就是,非洲猪瘟以来投入的过剩资本开支已经消化完成。
图:股价涨的是预期。猪价在底部快速下行的时候,股价涨得快。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2
猪周期的普遍现象和下一轮猪周期的判断
一般来看,养殖亏损2-3个月后,能繁母猪开始去化。
图:能繁母猪环比和养殖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Wind能繁母猪去化加速后10个月左右,猪价有所反弹。10个月的原因为:母猪怀孕4个月,仔猪哺乳1个月,育肥5个月。过去两轮猪周期均大致遵循这一时间规律。
图:能繁母猪环比和猪价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一旦养殖恢复利润,能繁母猪迅速补栏,带动猪价期价和现价迅速下行。
3
问题一:下一轮猪周期何时来?
当前时点,行业处于微利状态,还没有进入持续亏损,但是看到了1月能繁环比为负,2月第三方咨询数据显示能繁环比持平,因此能繁大概率是正常的波动,很难在当前时点就看到大幅去化。
预计后续进度为:由于24年夏天开始的能繁补栏,今年春天开始猪价将会持续承压,猪价大概率从当前的14.5元/kg下行至13-13.5元/kg的区间(和期货定价一致)。考虑到当前库存(体重高,意味着压栏、二次育肥明显)情况高,一般在重要节假日前后行业开始去库,猪肉跌价。假设清明后行业开始跌价,则夏天能看到能繁母猪大幅去化,对应26年春天猪价反弹。如果25年底有疫病爆发,在26年全年将会有较大的猪价行情。
图:主动补库存行为使短期猪价偏强。等待重要节假日前后的被动去库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对股价来说,5-7月的能繁大幅去化是股价做多窗口,指标观察链为:行业出栏均重的下滑——猪价大幅下滑击穿成本线——股价上涨。
问题二:下一轮猪周期幅度有多大?
生猪出肉量= 能繁母猪存栏*MSY*育肥存活率*出栏均重。其中MSY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公式为MSY =每胎断奶仔猪数×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次。主要影响MSY的因素为:种猪基因带来的生产禀赋、集团场精细化管理和批次化生产提升每年胎数、是否有猪瘟等疫病。
研究实际供给时,需要综合各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育肥存活率变化不大(下文计算给90%作为假设),重点关注能繁存栏、MSY和出栏均重。
能繁母猪尽管经历起伏,但已经从21年6月最高的4564万头去化至当前的4062万头,整体去化11%。
图:能繁母猪存栏和环比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WindMSY在非洲猪瘟后一直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从21年14头低点,目前已经上升至19头左右,整体提升35%。MSY上升趋势有两个原因:二元母猪替换三元母猪(高效率替换非瘟期间补充的低效率母猪);非瘟期间大量引种海外高质量种猪。MSY阶段性下滑主要是疫病所致(一般发生在冬天)
图:非洲猪瘟后PSY和MSY情况
资料来源:涌益、天风证券后续MSY怎么看?目前全社会MSY在19左右。规模化养殖场一般能做到20-25,海外头部养殖场能做到25以上。整体来看,集团场占比提升意味着MSY仍然有爬坡趋势。
但是MSY上升的速度在变慢,一是二元母猪占比已经恢复,二是海外引种的猪一般在2年左右会有性能衰退,但未看到大规模的重新引种。
左图:种族引种情况;右图:高性能二元母猪占比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图:一般猪一年在2.5胎左右,意味着新引种的猪,2年后效率见顶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出栏均重一般随着猪价的提升而提升,但随着规模场比例的提高,出栏均重的提升有上限(需要保证有批次计划的出栏)。
猪价高点时的供给:
22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后第一轮周期,对应21年底约4300万的能繁母猪,因为又一轮疫情导致的14左右的MSY,均重在128kg。整体月出栏猪肉重量约为694亿公斤。
24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后第二轮大周期,对应23年底约4150万的能繁母猪,因为23年底猪瘟导致的17.5左右的MSY,均重在125kg。整体月出栏猪肉重量约为817亿公斤。
猪价低点时的供给:
23年猪价磨底期间,对应22H2约4300万的能繁母猪,MSY阶段性提升至18,均重在123kg。整体月出栏猪肉重量约为857亿公斤。
当前,猪价在成本线上方区间震荡,对应24年4-5月约4000万的能繁母猪,MSY略高于19,均重在126kg。整体月出栏猪肉重量约为866亿公斤。
怎样让猪价能够翻倍?考虑到24年下半年的猪价周期,整体肉量下滑了约5%就让猪价上升了70%。此处假设整体肉量下滑10%对应猪价翻倍。假设MSY不变,需要能繁母猪去化15%至3400万头(相当于环比去化3%去化半年,是比较罕见的去化幅度)。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一定的疫病影响MSY的情况。假设在25年底又一轮疫病使MSY降低至18,则能繁母猪只需要在当前节点去化5.5%(相当于环比去化2%去化3个月),是很有可能的。
总结来看:
70%概率25年猪价是一个类似24年的小周期(没有疫病情景假设)。那么对应股价能涨30%
30%概率在25年年底有疫病的话,猪价(股价)形成翻倍的大周期
问题三:下一轮猪周期持续多久?
养殖企业资本开支投入高峰是20-21年,目前已经回落至较低水平。
一般来说,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周期约为12-24个月,部分企业可以更快(如牧原从开工到首批出栏大约需要18个月)。因此,23年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大部分产能(栏位)和后备母猪都已经达峰,没有看到更激进的补后备母猪或补栏位的行为。
图:各上市猪企资本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最新情况是,各公司产能利用率在较高水平(从23年的70%上升至当前的81%),后备母猪储备在较低水平(后备母猪/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2年的28%下降至当前的23%)。这导致的结果是,一旦需要大幅补栏,行业不太会补的太快了。下一轮猪周期不会再像前两轮一样来去匆匆,可能猪价上行期会持续一年以上。
图:头部猪企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新猪派图:后备母猪/基础母猪存栏量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