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生活中,不少爱美人士都会打耳洞为美丽加分,然而有的人却打出了烦恼,“耳洞”不成,出现了“瘢痕疙瘩”。
有患者打耳洞后,双侧耳垂处慢慢各长了一个小疙瘩,随着时间推移,小疙瘩越长越大,一摸还硬邦邦的,这就是典型的打耳洞引起的耳部疤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结缔组织高度生长所形成的肿瘤,它是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因胶原合成代谢功能失去正常约束控制,以致过度增生的结果。其特点是具有持续性、强大的增生力,范围超过原有病变位置并向周围正常皮肤扩张。
瘢痕疙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患者多为30岁以下青壮年,其产生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
最常见的原因是佩戴耳饰、穿扎耳洞后继发局部感染所致。比如有的个体摊主在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善的情况下,用不锈钢缝针、大头针、布巾钳或打孔枪扎孔后,在孔眼内插入茶叶梗、火柴棍、细树枝或钢丝圈等异物,长期摩擦刺激孔眼皮肤,导致皮肤局部感染,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耳垂扎孔过程中可能将表皮细胞及细小异物等带入创伤部位,引起异物反应或作为自身抗原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
佩戴劣质合金耳饰,长期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诱发接触性皮炎,也有部分人群戴耳饰后数天或数月才出现局部炎症,去除耳饰后逐渐恢复正常,再次佩戴后又反复引发炎症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与遗传有关,疤痕增生体质的患者除耳垂病变外,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切口、外伤后也常有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
耳垂外伤、耳垂皮肤病变治愈后、耳垂部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均有可能形成瘢痕疙瘩。
临床上,一般对于体积较小的耳部瘢痕疙瘩,可以注射药物(如曲安奈德或5-氟尿嘧啶等)来控制其生长。这些药物通常每月注射一次,需要注射5次到6次或更多。
对于较大且影响耳部形态的瘢痕疙瘩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手术设计时会参照对侧良好的耳垂外观,尽量切除瘢痕疙瘩等病变组织,同时保留健康组织,以塑造正常的耳垂外观。术后可继续注射曲安奈德或行低剂量放疗预防复发。
在此提醒,有疤痕体质或者特别容易长疤的人群尽量不要打耳洞;打完耳洞后也要勤消毒、勤换药、避免感染,比如局部有少许液体渗出伴发红肿时,可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若局部炎症迁延不愈,应引起重视,及时面诊医生积极处理和治疗。
(作者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原标题:打耳洞突然长出大疙瘩,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