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参考网
近日,由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G20)创业研究中心和闲鱼联合主办的“数字平台青年人副业的创业就业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事科学院、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研讨。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闲鱼副业业务负责人朱媛介绍了闲鱼平台推动青年副业的创新实践。朱媛认为,“副业经济不仅能够帮助年轻人获得额外收入,更是个人技能价值转化、步入社会前积累创业技能和经验以及基于兴趣拓展生活圈和获得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朱媛介绍,过去一年,副业经济在闲鱼迎来爆发式增长,年轻人利用技能与兴趣广泛开展副业。数据显示,2024年闲鱼副业日均订单量同比翻倍,每日交易额超千万元,在平台所有规模过亿行业中订单量增速第一。
“数字平台青年人副业的创业就业专家研讨会”现场95后青年副业人陈东君在现场分享了他在闲鱼开展配音员副业的经历。基于数字平台经营门槛低、定价灵活、年轻人群聚集等特点,他认为青年人副业创业大有可为,需要大胆尝试、勇于试错、重视口碑和精准营销。
与会专家就青年就业理念变迁与副业创业就业的必要性、数字平台在青年创业与副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社会价值、构建支持副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及对闲鱼平台助力青年副业发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专家们指出,当前就业形式展现出任务化、零工化、线上化的特征,就业形态也从单一职业向多元职业、稳定就业向灵活就业、生存驱动向兴趣驱动转变。副业创业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广肃指出,“以闲鱼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具有公平普惠的特征,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能够将小众需求汇集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流量的需求,帮助基于技能的创业就业者拓展消费空间,创造出更多的细分市场。”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智库工作办公室主任鲍春雷认为,“闲鱼副业是年轻人的就业尝试,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和精力,是年轻人了解职场的一种方式。同时,闲鱼副业也是技能型、创意型的就业,有发展成长期职业的可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年轻人在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娃衣’‘捏脸’等各类趣味副业体现了年轻人的消费想象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是经济的推动力。”
在构建支持副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方面,专家们建议平台应该更加完善副业创业就业的信用机制和保障机制;高等院校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年群体就业观念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引导,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高建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数字平台青年副业的创业就业是一个新兴业态,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新机会和新选择,当前正处于培育阶段,面临新的成长机遇。下一步,需要结合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变化及趋势,全面认识其功能和发展潜力,发挥其在带动创业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不断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就业形态,青年依托技能和兴趣开展副业实践成为新兴趋势。闲鱼副业作为青年副业实践的主要平台之一,2024年7月起,正式将“副业”列为一大业务板块,相继推出“闲鱼简历”、“副业集市”等功能,并通过人才认证体系和行业标准化建设,为年轻人的副业交易提供产品化解决方案,提升交易效率。
作为年轻人兴趣交易社区,闲鱼立足平台特点推出了“副业”频道,受到青年人的欢迎。此前发布的《闲鱼副业产业带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945.4万年轻人在闲鱼发布副业,其中00后占比高达40.8%。这一年活跃在闲鱼的年轻人搞副业平均收入3660.5元。
淘天研究中心也对闲鱼副业的特色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研究员张程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闲鱼不是简单的零工信息对接,而是基于个人技能、专长、爱好的施展,让青年人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就业创业技能演练营,没有门槛,0成本试错,获得市场交易、做买卖的实感,对高校开展的就业辅导是很好的补充和增强。三是青年通过副业找到兴趣“同好”,开心、愉快地取酬,有利于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疏导负面情绪。四是当前市场上有越来越多非标准化的、阶段热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副业恰好为这些需求提供了灵活适配的供给,是繁荣服务消费市场的一支新兴力量。
未来,闲鱼将持续发挥C2C平台的特色,搭建适合人人可售卖、安全可信的副业交易平台。据介绍,平台计划启动“大学生轻创业计划”,帮助大学生群体开展多样的副业实践。同时,发起“新兴职业孵化器”计划,推出技能认证和培训体系,促进新兴技能走向职业化。(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