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他是上官云珠的前夫,共有3次婚姻7个儿女,带着遗憾客死海外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经历,留下深刻的印记。姚克,这位著名的剧作家、翻译家,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戏剧、翻译领域成就斐然,情感生活却历经波折,晚年虽一心渴望回归祖国,却最终带着遗憾客死他乡。

## 一、家世渊源与早年才华初显

1905年1月24日,姚克诞生于福建厦门,原名姚志伊、姚莘农,祖籍安徽歙县。他的家族颇具声望,祖父姚锡爵曾中举人,后投身商业;父亲姚文倬更是清末光绪16年的进士,曾在厦门担任四品道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姚克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6岁时,他便能对对联,许多古典诗词更是倒背如流,文学天赋初露锋芒。

中学毕业后,姚克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这所由美国利用庚子赔款兴建的教会学校,汇聚了众多来自英美等国的教师。姚克凭借着出色的语言能力,能够与他们用英语自如对话。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业优异,还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经常用英文为《字林西报》《弥勒氏评论报》等英文报刊撰稿,因其才华横溢,被师生们赞誉为“洋才子”。

姚克兴趣广泛,对昆曲情有独钟,还曾担任东吴剧社的负责人。他跟随吴梅先生学习写词曲,文学修养日益深厚。同时,他的外表也颇具富家公子的气质,总是西装革履,头发打理得油光锃亮,皮鞋擦得一尘不染。然而,他心直口快、不拘小节的性格,有时难免会得罪他人,情商方面略显不足。

1931年6月,姚克从东吴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奔赴上海发展。起初,他在世界书局担任编辑,但收入有限。不久后,他跳槽至明星影业公司担任秘书。凭借着精明能干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待人的性格,他在公司里颇受欢迎。在这里,他结识了唐纳(日后与中央一位女领导有过婚姻关系),尽管唐纳是他姐姐的表侄且年龄相仿,但因辈分差异,私下里两人并无过多来往。此外,他还在公司里结识了堂伯父姚文俊的儿子姚汉章,姚汉章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编著了民国时期的多种教材,而他的儿子姚蓬子是左翼作家出版人,姚蓬子的儿子便是在建国后特殊年代里权倾一时的姚某元。

1932年7月,在宋庆龄的引荐下,姚克担任了《天下》月刊的编辑。这本由孙中山文化促进会创办的英文杂志,汇聚了众多优秀人才,除了姚克,还有林语堂等人。在这个平台上,姚克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现。

## 二、文学成就与抗日贡献

在上海的生活成本颇高,为了增加收入,姚克在做好杂志编辑工作的同时,还为《密勒氏评论报》《字林西报》以及天津的《北华周报》撰写稿件,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欧美人士。他的翻译作品也十分出色,曾翻译了西方名著《茶花女》《巴黎圣母院》《卡门》,并发表在《新报·自由谈》《译文》杂志上。值得一提的是,姚克还是第一位将中国京剧《打渔杀家》翻译成英文并介绍到海外的作家,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姚克年纪轻轻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才华得到了宋庆龄、鲁迅、茅盾等知名人士的认可。1932年1月,姚克写信向鲁迅请教问题,当时鲁迅以写文章为生,社会活动繁多,未能及时回信。同年3月,姚克再次写信求教,两天后惊喜地收到了鲁迅的回信。鲁迅作为进步作家,向来不遗余力地扶持年轻人,尽管身为大文豪,却从不摆架子。此后,姚克与鲁迅书信往来密切,鲁迅的指导和鼓励对姚克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斯诺访华,由于他不懂中文,姚克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能够问世,姚克也功不可没。在姚克的协助下,斯诺将鲁迅的小说《风筝》《药》等介绍到了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病逝,姚克担任了葬礼的司仪。他与斯诺合写了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横批为“鲁迅不死”。鲁迅出殡那天,姚克还与巴金、萧军、张天翼等12人为鲁迅抬棺,以表达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热潮。为了唤醒全民族的抗战意识,7月15日,姚克与夏衍、崔嵬等人共同创作了3幕话剧《保卫卢沟桥》,由赵丹、周璇等人主演。这部话剧点燃了国人的抗日热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 三、异国婚姻与情感波折

1937年8月,姚克代表中国戏剧界远赴莫斯科参加苏联艺术节,在那里他见到了大文豪高尔基。活动结束后,正准备回国的他,突然接到国内发来的电报,要求他前往英国伦敦宣传抗战,争取得到英国人的支持。于是,姚克第二天便启程前往英国。在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他发表演讲,揭露日寇的暴行,讲述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他还在英国广播公司宣传中国的抗战,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奔走呼号。

此时的姚克已经32岁,由于时局动荡、工作繁忙,一直未婚单身。在英国宣传抗战期间,他的才华和风度吸引了一位英国姑娘的注意。这位英国姑娘有着栗色的头发和湖蓝色的大眼睛,热情开朗。姚克对她一见钟情,两人很快陷入了爱河。同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动资助姚克,邀请他去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深造。赴美之前,姚克与英国姑娘在伦敦结婚,婚后妻子随他一同前往耶鲁大学。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混血女儿,一家三口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家。

1940年8月,姚克完成学业,带着妻女返回上海。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一座孤岛,但姚克积极参加话剧界的抗日活动,编写了《清宫怨》《楚霸王》《七重天》等多部历史剧,这些作品在上海演出后受到了广泛欢迎。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的租界,姚克的英国妻子和女儿被日本人关进了集中营。姚克心急如焚,为了营救妻女,他四处奔走,积极寻求帮助。经过他的努力和英国大使馆的斡旋,1942年春天,妻女终于被释放出来。然而,妻女恢复自由不久,姚克却被日本人抓走,关了一夜。幸亏朋友出面保释,才得以获救。

经历了这些磨难后,英国妻子对在上海的生活感到没有安全感,决定回伦敦。她希望姚克能一同前往,但姚克心系祖国,不愿在同胞受苦受难时远遁英国逃避现实。最终,两人不得不选择离婚,英国妻子带着女儿回到了伦敦。

## 四、与上官云珠的婚姻及后续生活

离婚后的姚克,作为上海滩著名的剧作家和翻译家,依然备受异性青睐,但他却对女星上官云珠情有独钟。早在1941年,上官云珠排演姚克创作的话剧《清宫怨》时,两人便相识。当时,他们都有各自的婚姻,因此以普通朋友的身份相处。

1943年5月,上官云珠与丈夫张大炎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张其坚被张大炎带回了苏州。此时,姚克也已离异,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1943年7月,姚克与上官云珠在北平闪电再婚。1944年8月10日,他们的女儿姚姚在上海出生。然而,当时沦陷后的上海物价飞涨,姚克写稿、当编剧的报酬微薄,上官云珠拍电影也经常被拖欠酬劳,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为了维持生计,姚克与朋友合伙做起了广告生意,可惜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赔掉了本金。无奈之下,他只得继续靠写稿和创作剧本维持生活。1944年,上官云珠就职的影业公司被日本人控制,她不愿为日本人拍电影,便前往山东济南、青岛一带演话剧,赚取微薄的酬劳,长达半年时间没有回家。这段时间里,姚克耐不住寂寞,与富家女吴雯发生了婚外情。

1945年6月,上官云珠回到上海后发现了姚克的婚外情,果断提出离婚。1946年,两人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上官云珠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此时的姚克已经41岁,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两个女儿也都被前妻带走,他再次成为了孤家寡人。

1947年5月,姚克与吴雯在南京龙门大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吴雯出生于1922年,比姚克小17岁,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她的父亲吴寄尘是著名的实业家,经营着上海、南通的大生纱厂,家境殷实。吴雯是一位有教养的大家闺秀,未婚单身。1948年,姚克与妻子移居香港。婚后,他们一连生下了3个儿子和2个女儿,姚克成为了4个女儿和3个儿子的父亲。

在香港,姚克为了抚养这5个子女,生活并不轻松。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任教,与妻子吴雯共同创办了南风出版社,并担任香港永华影业的编剧。期间,他将自己创作的话剧《清宫怨》改编成电影《清宫秘史》,由永华影业公司投资拍摄,该片由周璇、唐若菁、舒适等明星主演。1948年11月11日,《清宫秘史》在中国香港上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五、晚年漂泊与遗愿未了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清宫秘史》被打成毒草,在内地禁止上映。由于姚克与唐纳是远亲,且了解唐纳与中央女首长的前情往事,他被污蔑为“卖国文人”“反动文人”。内地的风波也波及到了香港,姚克在香港被视为另类,生活举步维艰。

1969年3月,64岁的姚克被迫带着家人离开香港,前往美国漂泊。当时,他的一些孩子尚未成年,生活负担沉重,头发花白的他不得不为了养家而辛苦奔波。起初,他在夏威夷大学任教,后来为了增加收入,又到旧金山的太平洋大学任教。在太平洋大学卡利逊学院,他教授东方文化,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讲课时总是穿着一件长衫,被师生们誉为“东方哲人”。

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容易,姚克一直工作到1985年,80岁时才退休。在他的7个子女中,只有他和吴雯生的女儿姚湘业余写文章。姚湘出生于1956年,曾担任美洲银行的副总裁,晚年的姚克和妻子的生活主要依靠姚湘的资助。

自从1948年离开内地后,姚克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到了晚年,他一直渴望回到家乡苏州,然而几十年与内地失去联系,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国内早已被平反。1991年12月,经过辗转联系,姚克与自己的六弟姚志曾取得了联系。在信中,他告诉弟弟,自己准备于1992年春天回苏州定居。吴雯也在旧金山的家中收拾行李,准备与丈夫一起回到故乡。

然而,命运弄人。1991年12月,就在姚克准备回国前,他突然感染了流感。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免疫力下降,他不幸去世。1991年12月29日,家人根据姚克生前的遗嘱,将他葬在旧金山的天边绿荫公墓,墓地靠近太平洋,对岸便是他日夜思念的中国。姚克生前未能回到祖国,死后也要在太平洋边守望彼岸的故乡。

1992年7月2日,斯诺第5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姚克生前与斯诺是好朋友,姚湘陪着母亲吴雯来到北京参加学术研讨会。姚湘代表父亲发言,讲述了父亲在海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父亲与斯诺、鲁迅的真挚情谊,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1993年4月,姚湘带着母亲再次来到北京,代表父亲看望了夏衍、冰心等父亲的老朋友。大家回忆起姚克生前的点点滴滴,眼中都涌出了泪水。

2010年,姚克的爱人吴雯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88岁,儿女们将她与姚克合葬在旧金山的天边绿荫公墓。母亲去世不久,姚湘也突发疾病离世,年仅54岁。如今,姚克的7个子女中,姚姚和姚湘已经去世,剩下的5个子女分别生活在英国、美国,过着低调平静的生活。

姚克的一生,是才华横溢的一生,也是充满波折的一生。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情感,都将被后人铭记。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来源于细品名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他是上官云珠的前夫,共有3次婚姻7个儿女,带着遗憾客死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