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文物局
今天是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消费离不开货币
古人用的货币和现代的可不一样
一起来看↓
【长成这样竟是货币? 还有防伪标志】
刀
除了能用来切菜切肉、拆快递
还能干啥?
约2400年前有答案
当时
战国后期的齐国
统一使用的货币
叫作刀币
其因长得像刀而得名
刀币没有面值
也不分大小
以个数为计量单位
根据有关研究
大约一个刀币能买到近60千克粟
或者5千克盐
整体的样式
仿照环首小刀形状所铸成
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
四部分组成
“齐法化”刀币的名称
来源于刀身上刻着的三个字
齐法化
“⻬”代表齐国
“法化”二字
是“标准货币”的意思
相当于官方认证的防伪钢印
是齐国货币制度成熟的标志
也说明了,齐国在一定程度上
做到了境内货币的统一
原来,古人早已认识到
控制货币制度和形态的重要性
也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如何生产货币?古人有流水线“黑科技”】
如何生产刀币?
So easy~
仅需一个陶制模具
刀币范
呈长方形,夹砂灰陶制作
是古代铸造刀币的模具
也称为钱范
“齐法化”刀币范
刻有三枚钱模
钱模连接着模口
正面陶模刀币上
刻有阴文反字“齐法化”
把滚烫的铜水
倒进这个“印钞机”
等待铜水冷却成型
就能量产出齐国认证的货币
操作简单,效率高
堪称2400年前的流水线“黑科技”
中国古代完整的陶制铸币模具
留存较少
“齐法化”刀币配套出土的刀币范
尤为珍贵
我国使用货币的历史
已有五千多年
在此过程中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货币
其中一些长相“奇特”的货币
你见过吗?
先秦时期用海贝当作货币
称为货贝
几个货贝串成一串
叫作一朋
甚至还和“朋”字的演化有关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货贝2
楚国的“钢镚儿”
长成了“囧”字的
蚁鼻钱
楚国人的“钢镚儿”长得好囧啊
因沿袭了殷周时期
用海贝作为货币的习惯 所以看起来也像个贝壳
3再如,长得像把小钥匙 实则是刀币演变而来的
“一刀平五千”钱
叮~钱包到账一把“金错刀” 请
“身材”短小的它
只需两枚就能换一斤黄金
最终,因为面值虚高于实际价值 仅仅在汉代发行了两年便被禁止
一币一范
凝聚着匠人智慧
见证着中国货币的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