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方正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称:车企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18家车企已入局。近期,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广汽集团等多家整车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其中,小米推进旗下CyberOne在自家制造产线分阶段落地,定位为家庭护理、陪伴等多场景仿生机器人。小鹏汽车透露其AI机器人Iron将搭载自研芯片,具备15个自由度及拟态双手。广汽集团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于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上汽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重庆赛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奇瑞汽车于2024年4月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蔚来已组建20人团队调研机器狗项目。理想汽车也表示未来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全球已有约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汽零企业跨界谋变,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2025年2月,富临精工宣布投资1.1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等领域。此外,公司还与智元机器人等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四川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项目。速腾聚创则在CES2025上首次对外展出了其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后续将聚焦于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关节三类增量零部件领域。中鼎股份计划与机器人龙头五洲新春合作,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合作,双方约定在后续人形机器人业务拓展中,优先选择对方作为核心配套商。均胜电子则将公司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计划向包括全球车企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公司提供软硬件及解决方案。
新兴行业或促汽零产业蜕变,相关企业估值有待重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有望为人形机器人成倍赋能,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到通用场景的拓展路径逐渐清晰,未来有望在服务业、家庭,乃至护理场景中广泛应用。若行业0-1阶段成功度过,板块有望迎来实质性成长,产业链催化不断。其中,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零部件高度协同,汽车零部件及自动驾驶零部件的战略转型可期。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