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密集发出“英雄帖”,几乎当天就“报满”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哲

      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生产、工艺等领域用人需求;一批本地动力电池设计研发平台向顶尖人才张开 怀抱……近日,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相关企业密集发出“英雄帖”,岗位几乎发出当天就“报满”,报名者来自全国各地。

      需求火热,响应热烈,这场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成为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的动人回响。依托连续四年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平台优势,宜宾正从“引”和“留”两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动力电池产业人才高地。

    “以点带面”引进人才

      今年初以来,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入四季度还有加速增长的态势。在本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也释放出强烈的人才需求信号。

      不少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接收到这种信号。记者从落地宜宾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了解到,这里孵化的动力电池检测机构最近收到大量来自清华大学等院校的实习申请。四川赛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祝成认为,其中不少人可能会留在宜宾,继续从事相关工作。

      依托研发团队、产业项目的“点”,带动研发创造、成果落地的“面”,实现人才快速聚集,这正是宜宾人才引进的重要思路。

      不久前,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通过“江源行动”专家评审,正式落地宜宾,将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方向开展研发和转化。此外,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崔光磊研究员团队等,也纷纷进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细分领域,在宜宾落地研究团队和试制线。

      “一个研究团队只有20人左右,但其接下来与企业对接、落地项目,可能带动上百位高端人才在这里汇聚。”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正着力打造动力电池技术高地,带动人才“奔涌而来”。

    “技术迭代”留住人才

      要留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宜宾不仅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还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本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前夕,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重点孵化的“下一代高安全电池及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在宜宾正式投产,这是全省首条高安全电池量产线。持续攻关该项目的技术团队成员告诉记者,留在宜宾的一个原因,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亲身经历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

      “不仅是高安全电池,宜宾还布局了全固态电池的不同技术路线,延伸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代表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潜力等待挖掘,给予高端人才更多施展空间和成就可能。

      随着新型研发机构的不断落地,相关技术探索的不断深入,一个覆盖产业、技术以及人才的良性循环逐渐打通。

      “本土动力电池产业规模为国际会议提供了基础,高能级交流又为更多新兴项目落地带来可能,二者共同为人才提供了持续施展才华的空间。”上述负责人认为,人才助力之下,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将不断“进化”,宜宾也正从“制造基地”向“技术引领+制造基地”进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密集发出“英雄帖”,几乎当天就“报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