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枯坐在书桌前也想不出一个工作方案,这时候站起来走走、散散步反而会激发出灵感。散步除了是一项低成本的健康运动,更是最微小的旅行方式,让人快速转换心境。
如果快节奏的生活让你感到疲惫,不妨把时间拨慢,到喜欢的地方,安静地走一走。
散步
回归生活本来的样子
平日里,我们常常忙着低头赶路,无暇静观细赏身边的人与景致。
当脚步慢下来,城市的细节与人情又回到眼中。你可以留心云朵的变化、植物的颜色、空气的味道,你可以观察街边新开了哪些小店,菜市场里新上了哪些应季食材。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散步心得:“走到哪算哪,没有一定要到达的目的地,没有一定要领略的风景,就只是走下去就可以了。”
散步,让我们用脚步重新丈量生活空间的变化,回归被忽略的生活本质。
“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梁实秋《散步》)
散步,就是去遇见一片四季的树叶,去偶遇一朵天边闲适的云,去路过一株花的静默绽放,去穿梭在无边的悠闲里,就这么慢慢走着,走着,就很美好。(@汪得否)
在江边走走,看江,看夕阳,看红白亮色的桥,仿佛第一次认识这座城市。(@网友)
夜晚的晴空有星星,草面上结了一层霜,一路走过去大概两首歌的时间,这是独属于我的惬意时刻。(@Caiyanan)
散步
让思绪自由驰骋
脚掌轻轻触地,手臂微微摆动,走路是一种下意识的、不需要耗费太多注意力的活动,会释放出部分的认知资源。因此,人在散步时更容易进入“自由联想”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通过散步走向内心。哲学家卢梭曾写道:“只有在那时我的头脑才是放空的,我的思维才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
心灵进入洒脱自在的状态,灵感也随之被激发。作家木心常常傍晚散步,他称自己为“遛哲学的人”,每次散步都能收获“巧思和警句”。当思路陷入瓶颈,不妨放慢脚步,短暂切断与纷繁世界的联络,给思绪一个喘息的空间。
散步
让我们真正地交谈
一个人散步,是探索内心的微小旅途,若与人同行,便可在闲聊中窥见思想的碰撞,收获意料之外的启发。千年前,苏轼入睡前就曾被月色打动,披上衣裳,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也有网友说,“散步是世界上最高级的浪漫。”和同频的人一起漫步,即便只是并肩走着,也觉得身心愉快。
作家莫怀戚曾记录初春时节与家人散步,散步之于他们一家四口,是情感的纽带,更是超越言语的陪伴:
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说生命是不断前行的旅程
不妨借散步来调整一下生活的节奏
迂回一点
放慢一些
也会有很多新发现
新况味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 | 视觉中国
想放慢节奏感受生活
为我们细数每一个晨昏
锚定每一个当下
让时间变得触手可及
让生活喜悦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