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称被鲨鱼咬伤
伤口红肿渗液情况严重
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有网友评论需赶紧就医
否则可能感染创伤弧菌有截肢风险
网友热议的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
受伤后如何处理?
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
一起来了解
01
创伤弧菌:
被低估的“海洋刺客”
什么是创伤弧菌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创伤弧菌是革兰氏阴性嗜盐菌
喜温喜盐
常存活于15℃以上的海水、河口环境中
常寄生于贝类、蟹类、海鱼
等海洋生物上
创伤弧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感染人体:
①伤口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海水或海鲜
②食用未煮熟的被污染海鲜
需要注意的是
创伤弧菌感染的发生率虽小
但死亡率非常高
患者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
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
死亡率几乎100%
感染创伤弧菌后有哪些症状
- 创伤弧菌的毒性较强,潜伏期平均为24小时。约50%~70%的患者会在一两天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伤口周围或感染肢体末端皮肤呈黑紫色,有水疱。
- 感染者常伴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就诊,严重者可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
注意:患有肝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即使伤口无明显异常
也建议及时就医
排查创伤弧菌感染风险
02
筑牢防线
创伤弧菌的日常防护攻略
无论是在海边活动、接触海产品
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外伤
我们的核心防护逻辑都是
阻断病原体的接触与繁殖
这些防护小妙招请查收
①伤口严防护
任何伤口,无论大小新旧
避免直接接触海水/生海鲜
②处理海产品要小心
操作时戴好防护手套
避免被鱼鳍、虾枪、蟹钳、贝壳等
刺伤划伤
③海鲜食用讲安全
温暖季节高危易感人群
尽量不吃生海鲜(煮沸3min~5min可杀死)
④海边玩耍要做好防护
穿防滑胶鞋
避免摔倒受伤或
赤脚接触沙滩死鱼或贝类
03
小伤口≠小风险
还有哪些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外伤感染是生活中的常见风险
被螃蟹刺伤、被狗咬伤、被钉子扎伤等伤口
都需要谨慎处理
小伤口处理
“洗、挤、消”三部曲
- 洗: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走表面残留的病原体。
- 挤:若伤口较浅、有少量渗血,可轻轻挤压伤口周围,排出可能含菌的血液(深伤口或出血不止时切勿挤压)。
- 消: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涂抹伤口及周边皮肤,进行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药水。
生活中的小伤口看似不起眼
却可能成为病原体入侵的“突破口”
日常意外受伤
要牢记“防护为先、及时处理”的原则
筑牢健康防线
监制丨郑弘制片人丨毕磊主编丨陈汉坤编辑丨王继鑫视觉丨朱灵萌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