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近日,一则“四川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11月25日,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凌空)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发布》的消息。文中的演示视频显示,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支持500-1300公里射程、5-7马赫飞行速度及360秒动力巡航时间,可自动识别目标、自动躲避威胁。
大众认知中,导弹等国防装备多是国家军工集团专属的研发生产领域,“民企造导弹”则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成都日报》报道内容显示,四川凌空天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驭空戟-1000”高超声速导弹项目由北京凌空天行与四川凌空天行等多个子公司共同研发,目前导弹基本型已成功实现量产。同时,集成人工智能决策与集群协同能力的“驭空戟-1000”智能型正处于全力研制阶段。
天眼查APP显示,四川凌空是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凌空天行)旗下全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2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盛街,第一大股东及法定代表人为王毓栋。
11月28日下午,界面新闻实探了北京凌空天行所在地,这是一幢六层办公楼,门口设有门卫房。负责该区域的物业人员对界面新闻称,公司为涉密单位,不允许对外透露信息。
拍摄:张雨薇
另据该公司周边公司人士表示,北京凌空天行所在办公区域,原有多家公司,去年开始供北京凌空天行单独使用。
界面新闻记者绕行至该办公楼后面,发现有类似导弹的装置,以及一个标有“凌空天行”的集装箱。
拍摄:张雨薇
高超声速导弹,指能在临近空间或大气层内以≥5马赫速度持续可控飞行,且可完成大范围不规则机动的导弹。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其流场复杂、气动加热严重、总体设计和发动机研制难度大、试验研究设备造价昂贵等方面的原因,在经过40多年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后,才逐步进人以具体型号为背景的工程研究与开发阶段。
今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三型高超音速导弹的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接受检阅。
凌空天行成立于2018年10月8日,定位是国内从事高超音速飞行技术与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其前身为北京鸿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技术商业化开发与服务的民营航天科技企业。
该公司研发总部位于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力研发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火箭研发生产基地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凌空天行计划,2023年前,通过大规模技术验证飞行器验证各类关键技术;2023年实现亚轨道太空旅游样机的首飞,2025年进行首次亚轨道太空旅游飞行器载人试飞;2028实现全球高超音速飞行器首飞,2030年完成全尺寸全球高超音速飞行器飞行。
图片来源:凌空天行官网超音速飞行器指以超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飞行的各类航空航天载体。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米/秒,即1224公里/小时)。
凌空天行表示,公司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航空航天类大型工业集团,具备多年的工程项目总体设计与研制经验。
该公司称其具有全系统覆盖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总体设计能力,具备完整的火箭总装队伍,可独立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发射实施全流程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凌空天行创始人王毓栋,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和清华大学,曾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担任过主管设计、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室主任、副总师等岗位,从事国家重大型号研制与科研生产组织工作。
据天眼查APP,凌空天行已进行到了D轮融资,过去六年间陆续完成了8轮融资,公开的融资量在5亿元以上,其背后的知名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源码资本、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该公司官网的新闻动态最早在2019年更新,当年4月凌空天行“天行Ⅰ-1”火箭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完成了试验载荷任务。
“天行Ⅰ”火箭是凌空天行公司研制的通用化、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运载平台。火箭总长8.7 m,翼展2.5 m,起飞质量3700 kg,全程亚轨道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超过4300 km/h。
凌空天行官网新闻并未完整记录公司的每次飞行统计。2021年8月,凌空天行的“天行II”火箭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这一年“天行II”再进行了多次飞行任务。其官网新闻动态停滞在2022年。
界面新闻注意到,凌空天行的发射信息披露均较简洁,基本只有一句话宣布消息及一张配图。
该公司官网招聘信息显示,26个岗位正在招人,涉及总体工程师、液体动力工程师、飞控算法工程师等,涉及招聘人数近50人。
另据百度百科,凌空天行2024年12月完成4马赫“筋斗云”高速冲压发动机试飞并进入产品化阶段,2024年10月实现“云行”系列超音速飞机验证机试飞。已完成“天行I”遥十、遥八C及“天行II”遥五火箭飞行任务,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完成86次飞行试验。
另外凌空天行的一则招聘信息上显示,截至2025年,其已完成百余次飞行试验,飞行器型号覆盖从低空到高空、从亚声速到高超声速。
成都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在今年11月的一则报道中提及,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正全速推进,目前已实现主体封顶,预计年底建成投用。
该报道称,据凌空天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基地建将提供“从总体设计到整机生产再到飞行试验”的全链条服务。“届时,公司将从发动机到整机,全面开放合作接口。”
界面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凌空天行官网电话,但无人接听,同时邮件联系未获得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