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四川民企量产高超音速导弹引关注 相关公司透露最新合作进展

《科创板日报》11月28日讯(记者 吴旭光)一则“四川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的消息近期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也让相关企业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凌空天行”)走进公众视野。据悉凌空天行是一家致力于高超音速技术服务、航天发动机和高超音速飞行器产品研发的商业航天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向凌空天行求证,公司方面表示,“驭空戟-1000”高超音速导弹基本型已成功实现量产,这一消息也印证了“民企突破高超音速装备量产”的可能性。同时,凌空天行透露,该公司集成人工智能决策与集群协同能力的“驭空戟-1000”智能型正处于全力研制阶段,后续产品性能有望进一步升级。

该消息一出,更带动一众概念股股价异动。今日(11月28日),通宇通讯股价涨停,天宜新材(维权)等关联企业近期股价也表现突出,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23%。

多家关联公司披露最新合作进展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上,被划入“民企‘手搓’超音速导弹概念板块”的个股,主要通过股权投资或业务合作与凌空天行产生关联。

作为此次股价涨停的概念股之一的通宇通讯,近日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该公司完成对空天产业基金的10,000万元出资,累计已实缴出资额12,000万元。本基金将出资1亿元专项投资凌空天行。

谈及公司与凌空天行合作,今日(11月28日),通宇通讯董秘办人士表示,预计双方在通讯组件产品方面有一定协同性,但目前双方还处于技术合作的早期阶段,具体产品及协同方式目前还不便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通宇通讯的核心业务仍以手机基站天线为主,不过其航天航空领域产品(如汇通地面站)与导弹存在技术关联性。公司董秘办人士提到,“基站天线与导弹所用天线原理类似,这其实是个利好,我们早就有所准备”。

对于市场关注的“是否能获得后续订单”,该董秘办人士进一步表示,凌空天行可能明年或后年才会大批量出货,公司能否在这部分业务中占据份额,最终还是看技术实力,不过对自家产品有信心。

公开信息显示,天宜新材全资子公司天仁道和在2021年10月与凌空天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超高速飞行器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今日,天宜新材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天仁道和与凌空天行合作,核心是供应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双方合作自2021年至今已有四、五年时间了,目前也有持续的订单。目前双方在某项目合作中协同作战,后续合作范围持续扩大”。

天宜新材董秘办人士进一步表示,公司在航空航天业务处于稳步扩张阶段,但目前整体营收占比还不算大,未来占比预计会提升。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市北高新与凌空天行的关联仅停留在“基金投资”层面。

今日,市北高新董秘办人士表示,目前没有与凌空天行的业务合作,参股是通过上海火山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实现的。

歌华有线同样通过基金间接参股凌空天行。公开信息显示,歌华有线通过北京歌华丝路金桥传媒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凌空天行。

谈及二者合作,对公司业绩转化影响,歌华有线董秘办人士直言“合作影响有限”。歌华有线证券部工作人员解释,“一是公司与凌空天行之间隔了一层基金,无直接业务对接;二是凌空天行目前处于行业早期,技术验证、订单获取、收益产生都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是否存在业务协同性”,歌华有线董秘办人士表示,双方行业赛道完全不同,凌空天行做高超声速火箭相关;公司专注的天线、无线网等领域与他们没有交集,不会形成业务闭环,且沟通过产业基金投的项目很多,分到凌空天行的额度很低,对公司业绩基本无影响。

低成本模式价值与风险并存

围绕凌空天行的技术突破、量产进展,以及产业链公司的合作动态,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而行业前景与潜在风险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针对网传“该导弹造价仅需70万元”的说法,凌空天行未直接回应,但通过产品说明披露了成本控制的路径:通过选用商用产品(如车规级芯片)、借用工业产线(如汽车自动化产线)、利用社会产能(如民用建材产能)等,“驭空戟-1000”可将成本降至传统高超音速导弹方案的1/10。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外界对“高超音速装备必然高成本”的固有认知,也成为其引发市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凌空天行成立于2012年,并非新兴企业,而是长期深耕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核心业务聚焦低空飞行器相关产品。此次因“用汽车级产线制造高超音速导弹”成为热点,实则是公司技术积累与商业化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体现。

随着凌空天行引发关注,“民营商业航天”“高超音速军民融合”等赛道的前景与风险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谈及民企进入军工领域的优势与挑战,一位商业航天领域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凌空天行与相关部门沟通到位,具备相关业务生产资质;二是军企成本控制不如民企灵活;三是凌空天行采用汽车产业链技术,如自动化产线、车规级芯片,这些公开信息也体现了民企的创新优势。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凌空天行目前仍处于“潜在订单储备”阶段,能否在明年或后年承接大量军方订单,仍需时间验证。

亦有商业航天主题基金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凌空天行所处的商业航天赛道仍存在“早期阶段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一些产业投资基金当时看好凌空天行的军工方向,但这几年标的公司实际表现一般,且基金有存续期限制,若到期前标的公司未达预期,可能会考虑退出,短期不确定性很高。

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从行业高度角度分析指出,商业航天技术门槛高、投入成本高、前景广阔,我国民营商业航天整体处于起步初期,距离规模化、商业化还有一段路程。不过他也提到,“我国商业航天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市场空间在万亿级别”。

对于凌空天行的低成本模式,罗军认为,低成本策略对高科技商业推广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商业模式快速复制,若能顺利实现成本大幅下降,将增强其核心竞争优势,优化技术工艺体系,促进商业化、产业化进程。

罗军同时提醒,民营商业航天面临三大核心风险:一是政策约束,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仍有诸多限制;二是技术门槛,多数民企未掌握核心技术与全链条整合能力;三是融资与商业化难题,投入大、融资难,需求端受成本限制,大规模商业化慢,商业模式不清晰。

前述商业航天领域从业者也提到,“高超音速军民融合赛道更多偏向军用领域,需要相关资质,凌空天行的商业化进度不好判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四川民企量产高超音速导弹引关注 相关公司透露最新合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