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奥体的“文化空虚症”,该治治了

昨天和一位做建筑设计的朋友聊天,提到杭州的华宅,他直言不讳:“奥体缺的不是高度,是温度。”

这句话戳中了我。每次开车经过奥体,看着那些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总感觉像是在看一个精致的陌生人——很美,但记不住脸。

这些年,奥体确实越来越“国际”了。可惜的是,国际化成了流水线作业,所有的建筑都长着同一张脸:冷峻的线条,反光的玻璃,标准的立面。走在其中,分不清是在杭州、深圳还是武汉。

一位买了奥体华宅的朋友跟我说:“住进来半年了,还是找不到归属感。窗外景色很震撼,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少了杭州的味道。

层峰人士不再为“富贵”买单

现在的有钱人,早就过了用房子证明财富的阶段

他们更想要的是文化认同——能够安放身心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安放身体的空间。

我认识的一位企业主,卖掉了之前400平的大平层,换到一个面积小很多但更有韵味的房子。他说:“之前的房子像个豪华酒店,现在的房子才像家。”

这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拒绝财富的粗暴展示,转而在乎空间的文脉与精神内涵。他们希望别人参观自家时,看到的是主人的品位,而不仅仅是主人的钱包。

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签,现在很多项目都意识到“文化”是个卖点,但做法实在生硬——挂几幅水墨画,摆几个博古架,就自称文化华宅。

真正的文化感,是长在建筑骨子里的。它应该是对在地文化的当代转译,是让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化的浸润。比如通过光影的变化感知四季,在材料的肌理中触摸时间,在空间的流转中体会东方美学。

最近听说保利天珺要在奥体做产品发布会,据说是要走文化华宅路线。坦白说,我有些期待,也有些怀疑。期待的是,终于有项目意识到奥体需要文化补钙;怀疑的是,这会不会又是另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话术?

奥体需要一场“文化复兴”

奥体不缺宅,缺的是有灵魂的建筑。

当每个城市新区都在复制同样的国际化模板时,真正的稀缺反而成了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

杭州这座有着千年文脉的城市,完全有能力在奥体打造出既面向世界又根植本土的作品。问题在于,开发商是否愿意放弃那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安全方案”,去尝试更有风险但也更有价值的文化探索。

据说天珺的示范区和产品发布会快要开始了。我倒真想去看看,他们理解的“文化华宅”,到底是为文化穿件外衣,还是为建筑注个灵魂。

毕竟在奥体,我们缺的不是另一座昂贵的房子,而是一个让人愿意称之为“家”的地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奥体的“文化空虚症”,该治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