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南阳变身候鸟迁徙“顶级驿站”

转自:南阳发布

初冬时节,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水面上,成群的雁鸭嬉戏游弋,激起层层涟漪。作为全球候鸟迁徙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南阳正以其独特的地理禀赋、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坚实的保护举措,成为千万候鸟迁徙途中的“安全驿站”与“温馨家园”。

水鸟乐园

通道交会

候鸟迁徙途中的关键补给站

“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中,4条穿越我国,而南阳恰好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核心区域,同时叠加青岛至云南、黑龙江中部至湖南北部等多条迁徙路线。”11月25日,站在鸭河岸边,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子安手持望远镜,望着远方掠过的鸟群介绍道。从事鸟类研究数十年的他,见证了南阳在候鸟迁徙通道中的独特价值。

“候鸟迁徙就像一场‘空中马拉松’,南阳正是这场马拉松途中的关键补给站。”梁子安解释道,秦岭山脉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淮河湿地涵养了充足水源,使得南阳全年气候温和、植被茂盛,食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生态优势,让这里的湿地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标准,主要食物资源充足,成为候鸟眼中的“宜居之地”。

在南召县乔端镇白河上游,监测人员惊喜地发现,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已从昔日的“越冬客”变成了“常住居民”。而在淅川县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也逐年增加,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达10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赤嘴潜鸭

种群繁盛

286种飞鸟把这里当成家

“啾啾……嘎嘎……”初冬的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鸟鸣声此起彼伏。湿地公园区的监测设备正实时记录着鸟类的活动轨迹,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最新数据。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南阳现身、栖息。

最新统计显示,全市共有鸟类2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包括黑鹳、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金雕、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3种,涵盖红嘴相思鸟、鸳鸯、勺鸡、苍鹰、纵纹腹小鸮等珍稀物种。在这些鸟类中,留鸟100种,候鸟180余种,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如期而至,让南阳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见证着南阳生态保护的成效。市林业局在日常监测中发现,越冬候鸟种群数量逐年增长,其中雁鸭类、鹭科鸟类增幅最为明显。

“以前难得一见的中华秋沙鸭、大天鹅等,现在几乎每年都能在我市被监测到。”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鸟类种群的变化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越来越多珍稀鸟类的稳定出现,印证了南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正在持续提升。

白琵鹭

守护同行

形成覆盖全域的护鸟网络

近年来,为保护鸟类资源,我市建成了8处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和1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域的保护网络,为鸟类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空间。

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是鸟类保护的核心。我市持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施水生态修复、植树绿化等生态治理工程,高标准建成大石桥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水源保护、采砂迹地修复工程,93.8%的区域被划定为保护保育区,严格保护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构建起完整的生态系统。

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为鸟类保护保驾护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春季护鸟专项行动等,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人工繁育场所、市场交易场所、网络平台的监管,彻底斩断非法利益链条。

科普宣传让爱鸟护鸟理念深入人心。自1981年我国设立“爱鸟周”以来,我市已连续多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25年第44届“爱鸟周”活动以“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通过科普宣传、公益倡议、救护放归等形式,让生态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护鸟行列,成为候鸟的“守护者”。

常态化监测与救助体系日趋完善。我市建立“网格化巡护”制度,强化野生动物及疫源疫病监测,及时掌握候鸟迁徙动态。同时建立“专业机构+全天候”救护机制,组建野生动物救助“120”队伍。

“候鸟是生态环境的‘检测员’,也是生态文明的‘见证者’。”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完善生态保护体系,加大栖息地修复力度,强化执法监管,让“万鸟翔集”成为城市最灵动的风景,让这座位于迁徙通道上的城市,永远成为候鸟的温馨家园。

来源:南阳晚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南阳变身候鸟迁徙“顶级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