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司法温柔碰撞,会为迷途的少年点亮怎样的回归之路?一场聚焦“以心护苗”的智慧实践,在本市宝山悄然展开——心理评估系统正成为未检检察官的“外脑”,为每个涉案孩子的未来精准导航。
科技赋能,以心护苗。日前,全市检察机关涉案未成年人心理评估管理系统工作推进会在宝山区检察院举行,这场会议聚焦如何将心理评估深度融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用科技力量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注入新内涵。
据介绍,该系统源自2013年上海市检察院自主研发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评系统,历经两次迭代升级至3.0版,已成为未检检察官办案的得力助手。该系统通过检察端与未成年人端双向链接,实现在线问卷填写、自动生成评估报告,规范了心理评估全流程。
自今年4月试点以来,系统已对73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广泛应用于考察帮教与督促监护,成效显著。
宝山区检察院未检团队进一步解读系统设计理念,并分享典型应用案例。该系统从家庭情况、认知观念、情绪行为等七个维度构建评估体系,服务于风险识别、分级处遇、矫治方案制定等关键环节。
在小张涉嫌盗窃案中,系统评估显示其人格呈现“高冒险性、低亲和性”特征,易受不良影响。检察官据此委托心理咨询师开展干预,并联合家庭进行教养环境改善。数月后回访显示,小张行为风险降低,情绪管理增强,已稳定就业并获同事好评。
为拓展系统应用场景,宝山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教育局,在专门学校及23个派出所设立“宝未花开”检察护未站,将系统用于入学评估、不良行为阶段性筛查等环节。
据悉,上海检察机关将加快系统深度应用步伐,推动其嵌入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建设跨部门协作平台,并引入AI技术动态追踪未成年人心理变化趋势。全市检察机关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全面推进该系统在“四大检察”与“六大保护”中的运用,为守护申城少年健康成长、守“沪”未来,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