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两高严惩金融隐性腐败:穿透“合作经营”受贿面纱

人民法院精准惩治新型隐性腐败,依法惩处“合作经营”型受贿犯罪。1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6件依法惩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据通报,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坚持依法从严惩处。二是精准惩治新型隐性腐败。三是注重多领域覆盖。

比如,在一起受贿案中,被告人在未实际出资的情况下,与请托人“合作经营”公司,以分配利润的方式收受贿赂,就是隐性腐败的典型表现形式。最高法表示,司法机关穿透新型隐性腐败的“面纱”,依法对被告人判处刑罚,让新型腐败不“新”、隐性腐败难“隐”,精准有力予以惩处。

案情显示,2017年至2020年,被告人李某利用担任某国有信托公司南京、苏州业务部门负责人等职务上的便利,被告人徐某利用担任某国有信托公司业务部门经理职务上的便利,将某国有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由苏州某公司承销,并安排信托计划融资方与苏州某公司签订委托销售协议,为该公司谋取了巨额利益。2018年至2022年,李某、徐某经与苏州某公司实际控制人沈某共谋,在不实际出资情况下,通过与沈某合伙经营公司分配公司利润的方式,非法收受沈某给予的财物。其中,李某收受财物共计1435万余元,80万元尚未实际取得;徐某收受财物共计1431万余元。

鼓楼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徐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构成受贿罪,且系共同犯罪。鉴于李某受贿犯罪中有未遂情节,李某、徐某具有坦白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以受贿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判处徐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宣判后,李某、徐某提出上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是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合作经营”型受贿犯罪的典型案例。最高法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涉及投资者众多、投资金额大、资金管理要求高,严格规范落实行业监管规定,才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被告人李某、徐某作为国有信托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将信托计划交由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公司承销,安排第三方与信托计划融资方签订委托销售合同,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金融风险,破坏了金融秩序。李某、徐某以“合作经营”为名收受财物,设置重重“防火墙”,进行权钱交易,应依法惩处。

最高法表示,司法机关对李某、徐某依法判处刑罚,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信托行业腐败犯罪“零容忍”的鲜明态度,彰显了依法严惩金融领域受贿犯罪的坚定决心。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两高严惩金融隐性腐败:穿透“合作经营”受贿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