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陆中湾模式”提供基层治理新样本 四方联动激活发展新引擎

(来源:上观新闻)

去年11月,被称为浙江省最年轻、综合实力最强、区域面积最大的街道——慈溪市陆中湾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地处杭州湾南岸、宁波北部副中心,这片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作为沪杭甬经济圈中心和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陆中湾街道在成立短短一年间,预计2025地区生产总值超9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260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实力。

陆中湾街道下辖23个社区,常住人口25.4万。辖区内资源丰富,拥有3所高校、26所中小学幼儿园、6家医疗机构,以及近千家企业。面积大、入口多、高校及企业众多给街道提供澎湃动力的同时,也给这个浙江最年轻的街道带来巨大治理压力。整个区域存在产教分离、校社资源割裂、企社互动不足等问题,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脱节,社区治理缺乏专业力量,企业与居民缺乏有效沟通。为此,街道以“教育链、产业链、治理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为目标,构建“校・企・街・社”四方联动机制,打破资源壁垒,形成共富新路径。“作为年轻且极具潜力的街道,四方联动将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陆中湾街道党工委书记励立丰表示。

今年6月,陆中湾街道“校・企・街・社”联建联动推进大会在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大会以“产城融合、产教协同、治理创新、合作共享”为主题,为街道构建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治理新格局。会上发布了“校企互联、校社互建、企社互动”三大协同机制及九项行动。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等10名企业家受聘为导师,将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为产教融合注入“源头活水”。

陆中湾街道今年推出了一种创新的公益托管模式,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接送难”问题。每天下午5点,在海智小学门口,孩子们在志愿者护送下,走进一路之隔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一家非盈利性的“智汇湾”爱心托管班。“孩子下午5点到托管班先吃营养餐,写完作业还能参加小活动,我如果有事,晚上8点来接也放心。”在宁波柏厨集成厨房有限公司工作的家长李女士说道。

托管班创新推出“家庭积分制”,鼓励家长参与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兑换托管优惠。宁波甬昕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电工周师傅通过接送孩子、修理教室灯具等服务攒下积分,兑换了半个月的托管费。“家庭积分制”的实施,形成了互助型的社区生态。

另外,街道同步启动“共享空间共建行动”。通过盘活资源,开设“四点半课堂”、职工夜校等,打造 “空间共建、服务共融”新生态。目前,60余家企业与23个社区以“一个公益项目、一批就业岗位、一支志愿队伍、一项文化共建”计划开展结对共建。

“高校是热土,企业是蓝海,街道是枢纽,社区是家园,四位一体,大事可成,未来可期。”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郑杰表示,学校始终秉持“产教城融合、合作强校”的工作理念,与方太集团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与妈咪宝公司深化合作,联合开发玩教具产品;与彩虹社区密切合作,推动新区家庭教育“教联体”建设等。

“陆中湾街道挂牌一年来,通过‘校・企・街・社’四方联动,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推动了多元治理,服务民生发展,让教育资源、产业资源、社区资源实现了‘化学反应’,这一创新探索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陆中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四点半课堂”到企业导师,从共享空间到技术合作,陆中湾街道的实践表明,区域发展的关键是打破资源壁垒,构建共生生态。

有专家实地考察后表示,这个浙江最年轻街道的探索,正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教城融合提供着宝贵经验。

原标题:《“陆中湾模式”提供基层治理新样本 四方联动激活发展新引擎》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蒋萍

来源:作者:刘海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陆中湾模式”提供基层治理新样本 四方联动激活发展新引擎